观音灵签第56签:禄山谋反 吉凶宫位:中签丑宫
诗曰:滩小石溪流水响。风清明月贵人忙。路须借问何方去。莫取林中花草香。
注:莫本作管
诗意:此卦船行小滩之象。凡事有贵人助也。
解曰:营谋用事。劳心费力。守旧待时。凡事大吉。
详解:溪涧窄小又暗藏巨大的石块,使得流水经过时都发出激响,这样的情况下辛苦拚力前进恐怕会导致船体因此受到损伤;如果能够找出更适合的途径,如此才可风平浪静无所阻碍。 涧水滩多,掌船劳力,指出前江,风帆顺得。此签涧水行船之象,凡事先难后易。 本签是涧水行船之象。是凡事先难后吉者。虽是君尔力劳撑驾。恐有损伤。先是劳而无功。路顺指出前江去。自有风静浪平。一路顺风之时。必须更修身。积善。布施。天心感应之时。必有更上一层之列。易言之。涧小滩多掌船劳力指出前江风帆顺得。 此签有”功成身退”之意。意味当事人,凡事见好就收。任何事情在成功之前,都会经过努力的打拚、付出大量的心血,才能得到丰硕的成果。但在任务完成、功成名就之后,如何”见好就收”,才是最困难的考验。须知万事万物都没有一定的准则,既无法预料,也无从掌控。事情来了,就去面对,尽力去做,做完了,就要放下。凡事不要留存太多的眷恋,太多的眷恋只会让人更加执着,形成沉重的包袱丢不下。不要画地自限,适时地跳出束缚,才能随心所欲。凡事随缘,无须强求。
仙机:家宅:安。自身:吉。求财:中平。交易:利。婚姻:遂。(慎)。六甲:男。行人:至。田蚕:秋利。六畜:损。寻人:至。公讼:有理。移徙:吉。失物:带。疾病:即安。山坟:宜修。
观音灵签第56签:整体解签
事情有些不顺,出了些状况。勉强应战恐不利。应听贵人之言。事该怎么作,应当尊重相关人。若逢利诱,应当避免。若状况平静则安。
本签精髓:莫被色利惑。莫招惹无谓。
凡事做事:本签喻,前途来了些忧虑,令人精神上有些挂心,面对这困境,切莫勉强应战,以免劳财伤命。虽然这事件很好处理,但是能帮你的贵人目前却忙碌着。事该怎么做,仍需和相关的人商量,而不要自作主张。若是事中遇到各种利诱,千万小心不要贪取。当状况都平息之后,才算事情告一个段落。
爱情婚姻:若问姻缘何时来?爱情运如何,风雨实难免,若逢遇困境,求助老前辈。
若问心仪对象可否交往?仪者想要追,劝君多打听,若他条件佳,切莫受诱惑。
若问当前交往对象可否更进一步或结婚?若已交往者,想要再进展,商量己家长,莫自作主张。
若爱情、婚姻面临分手、困顿,问挽回或关系和好?若爱不相睦,或爱临分手,劝君莫硬撑,当问经验人。
工作求职 创业事业:工作哪里找,当问过来人,若逢诱人处,小心莫贪取。事业求发展,状况少不了,当听参谋言,莫贪取利诱。
考试竞赛 升迁竞选:竞试问前途,试中有曲折,研论于老手,寻求好对策。升迁有无望,打探通行路,询问经验人,以得好运途。
投资理财:投资问门路,事中找诀窍,理财寻法门,以期好结局。
经商生意:经商找管道,生意求妙招,见利莫受惑,以免吃大亏。
房地交易:房地可否买,附近多打听,莫受眼前诱,听取经验言。
治病健康:心病则身病,心若安平静,身病自康复,劝君多养心。
转换变更:虽逢遇挫折,但莫自主张,多问相关人,拟出好方案。
求孕求子:求孕或求子,寻找些秘方,再问过来人,好孕能如愿。
官司诉讼:诉讼怎么办,法律找顾问,理出一条路,以便能胜诉。
寻人寻物:失物怎么找,场所有些混,当问路边人,或问服务处。
远行出国:出国问前途,莫受利诱惑,若困莫应撑,当问相关人。
签诗故事一❃ 禄山谋反
安禄山(703年-757年),本姓康,名轧荦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
后来冒用安姓,改名禄山。唐玄宗时,安禄山为节度使。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以讨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挟三镇兵力,直指东都洛阳。太原有报疾驰赶到骊山,当时在骊山华清宫的唐玄宗不相信安禄山会叛变,但叛变的消息不断传来,玄宗仍半信半疑。(这是“涧小石粗流水响”的写照)
直到平原郡太守颜真卿派人传来情报,玄宗大梦初醒。
在唐玄宗本人错误的战略下,安禄山的铁骑军团攻陷东都洛阳,次年正月便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建元圣武,自称雄武皇帝,以达奚珣为丞相。
同年六月,唐玄宗因急于解除长安之危,又在错误的军事认知下,处斩两位名将封常清与高仙芝,此令震动唐军。(此作为违背了“路须指出前江去”)
尔后唐玄宗急令另一名将领--哥舒翰,统帅唐军东出潼关。
深明唐玄宗战略错误的哥舒翰,计划以拖制变(“风静潮平尽不妨”的做法是对的)。
最后却被唐玄宗认为怯战,因而在无从建言的无奈中,含泪与安禄山决战,果然大败。(应验了“力劳撑驾恐损伤”)
唐朝在边军与地方驻军来不及应变的情势下,安禄山大军压境,进入首都圈。唐玄宗在危急下,率领近卫兵团逃出京城,群龙无首的西京长安因此陷落。
(唐玄宗违背本签的指引,故安禄山谋反成功。)
签诗故事二❃ 范少伯泛舟五湖
范蠡,字少伯,又名鸱夷子皮或陶朱公。春秋楚国宛地三户邑(今河南南阳浙川县大石桥乡至寺湾镇间)人。
春秋战国时期,吴越相争,吴国兵强马壮,很快打败越国,把越王勾践和宰相范蠡押作人质。越王为报灭国之仇,暂栖于吴王膝下,装得十分老实忠诚。一次吴王肚子疼,请来郎中也没有看出啥病。越王勾践得知后就当着吴王夫差的面,亲口尝了他的粪便,说:“大王没什么病,是着了凉,喝点热酒暖暖就会好的。”吴王照勾践说的,喝了点热酒,果然好了。吴王看到勾践这样忠心,就将他放回越国。
勾践回国后接受了范蠡献的复国三计;一是屯兵,加紧练武。二是屯田,发展农业。三是选美女送给吴王,作为内线。
当时,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西施被选送到吴国后,吴王一看西施长得如此漂亮,对西施百依百顺,终日沉溺于游乐,不理国事,国力耗费殆尽。越王勾践乘虚而入,出兵攻打吴国,达到了复国报仇目的。
吴被灭后,西施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
(吴王违背“莫取林中花草香”贪取女色,故亡国也。)
注释
(huáng)如簧语:形容女子的声音美妙动听,有如音乐。
鉴赏
“天生百种愁”,词一开头,就将胸中万斛愁情,喷薄而出,这也是和花间委婉含蓄的抒情风格所不同的。愁本胸中,怎么会挂斜阳树呢?这句看似无理的话,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趋近极致的感情,亦有所本。境界相对静止,没有强烈的动词,写的是所思之人远山外,词人举目远望,唯见斜阳照处,烟雾迷茫,绿树青山,好似披挂着满树愁绪。词人触景生情,于是就产生这种形似无理、实却情深的语言。
“绿叶”二句承上语意,描写词人所见景物:树上绿叶,树下芳草,还有那飞舞其间的啼莺,都是当时的景致。由于词发端情绪激越,至此则略一顿挫,节奏上趋于舒缓和平稳。就词意而言,说的是先以愁人之眼观树,遂觉满树愁情,而今冷静观察,才知树自为树,人自为人。“自得春”三字,下得极妙。绿树芳草,欣欣向荣;黄莺当春,自鸣得意,与人邈不相涉,唯达其理者体其情也。这里虽宕开一笔,但却使词有了更深的意味。
下片开始具体写所愁的内容:“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从这两句看,主人公怀念的是一位绝色佳人。此词,由于笔墨有限,不能对佳人之美作细致的描绘,往往只是拣最传神的地方点染几笔;这位佳人轻盈的步履、美妙的声音,一直萦回主人翁的胸臆。因被重重叠叠的山峦所遮断,佳人亿而不见,便产生难以排解的愁怨。这两句既与起首二句相映射,也逗引起结尾二句,为实写。
结尾两句“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是用借喻手法来写愁。徐俯这里是说,愁自外面向主体袭来,要借客体的力量把它挡住。他用山来构成重重叠叠的屏障,企图阻挡忧愁的侵袭;然而仍然阻挡不住,则愁之深重,更加可想而知了。愁的来路为何和山有关,盖因所思之人斜阳外、山那边,这里是照应开头。起首以树比愁,结尾以山遮愁,前后照应,浑然一体。这个借喻新奇工巧,历来为人所称道。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