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祖师灵签 第七十签
〖诗偈〗
师巫巧说恐无凭,莫信闲言却陷身;
但能守禳多积德,寿如山固保千秋。
〖典故〗
彭祖焚香祝寿长;郭子仪平安禄山。
〖签诗故事〗
彭祖焚香祝寿长
彭祖,传说故事人物,姓铁名铿,颛顼玄孙,生于夏代。据说他活了八百岁,在七十岁时看去还象个婴儿。古代有本《神仙传》上写道;“(彭祖说)人之受气,虽不知方术,但养之得宜,当至百二十岁。不及此者,皆伤之也。小复晓道,可得二百四十岁。能加之,可到四百八十岁。尽其理之,可以不死,但不成仙人耳。养寿之道,但莫伤之而已。夫冬温夏凉,不失四时之和,所以适身也。美色淑姿,幽间娱乐,不致思欲之感,所以通神也。”
彭祖常常画为烧香祈寿状,身边还围着儿童。将这样一幅画赠人,表示祝对方长寿。”
〖签诗故事〗
郭子仪平安禄山
安禄山本是个胡人,随母改嫁安延偃,更名禄山。他懂得九善语言,骁勇善战,因战功任平卢兵马使、营州都督等职,后设法取得唐玄宗、杨贵妃的信任,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节度使,天宝十四年(755)冬在范阳起兵叛乱。次年,安禄称雄武皇帝,国号燕,遣军攻入长安,大肆杀掠。肃宗即位后,封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太子任元帅),统率唐军征剿,历时八年,终于平定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
注释
(huáng)如簧语:形容女子的声音美妙动听,有如音乐。
鉴赏
“天生百种愁”,词一开头,就将胸中万斛愁情,喷薄而出,这也是和花间委婉含蓄的抒情风格所不同的。愁本胸中,怎么会挂斜阳树呢?这句看似无理的话,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趋近极致的感情,亦有所本。境界相对静止,没有强烈的动词,写的是所思之人远山外,词人举目远望,唯见斜阳照处,烟雾迷茫,绿树青山,好似披挂着满树愁绪。词人触景生情,于是就产生这种形似无理、实却情深的语言。
“绿叶”二句承上语意,描写词人所见景物:树上绿叶,树下芳草,还有那飞舞其间的啼莺,都是当时的景致。由于词发端情绪激越,至此则略一顿挫,节奏上趋于舒缓和平稳。就词意而言,说的是先以愁人之眼观树,遂觉满树愁情,而今冷静观察,才知树自为树,人自为人。“自得春”三字,下得极妙。绿树芳草,欣欣向荣;黄莺当春,自鸣得意,与人邈不相涉,唯达其理者体其情也。这里虽宕开一笔,但却使词有了更深的意味。
下片开始具体写所愁的内容:“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从这两句看,主人公怀念的是一位绝色佳人。此词,由于笔墨有限,不能对佳人之美作细致的描绘,往往只是拣最传神的地方点染几笔;这位佳人轻盈的步履、美妙的声音,一直萦回主人翁的胸臆。因被重重叠叠的山峦所遮断,佳人亿而不见,便产生难以排解的愁怨。这两句既与起首二句相映射,也逗引起结尾二句,为实写。
结尾两句“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是用借喻手法来写愁。徐俯这里是说,愁自外面向主体袭来,要借客体的力量把它挡住。他用山来构成重重叠叠的屏障,企图阻挡忧愁的侵袭;然而仍然阻挡不住,则愁之深重,更加可想而知了。愁的来路为何和山有关,盖因所思之人斜阳外、山那边,这里是照应开头。起首以树比愁,结尾以山遮愁,前后照应,浑然一体。这个借喻新奇工巧,历来为人所称道。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