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祖师灵签 第六十一签
〖诗偈〗
大颠指出圣人心,全机泼泼雨如霖;
若是凤凰飞远看,硕人抚掌到如今。
〖典故〗
李世民看凤凰鸟;李世民接见白袍将。
〖签诗故事〗
李世民看凤凰鸟
故事出自小说《薛仁贵征东》。唐太宗御驾东征,一日由一班老将护驾,来到凤凰山游玩,果然是一派好景致。
太宗想着凤凰山上,地图里明写着有凤凰窠、凤凰蛋,如今不知在山上何处。于是,命诸位将士追寻凤凰窠。不一时,齐国远与尤俊达两人在梧桐树下寻着凤凰窠,天子大喜。太宗欲见凤凰,徐茂功却恐天降灾殃。太宗不顾。早有齐国远等人用竹梢往凤凰窠里边乱搅起来。只见里面数十只麻雀飞出,又见四只孔雀,然后飞出一对仙鹤。不消半刻,果见一只凤凰满身华丽,五彩俱全,三根尾毛长有三尺,飞起来歇在凤凰石上,对太宗把头点了三下,然后往东飞去。太宗及其部将见了甚为欢喜。
〖签诗故事〗
李世民接见白袍将
薛仁贵因被张士贵只手瞒天,贞观天子不知薛仁贵征东过关斩将,屡建奇功。一日,天子在海滩被番将追杀,幸遇薛仁贵救驾,杀败番将,立了大功。太宗大喜,由仁贵护驾回城,方知薛仁贵就是应梦贤臣白袍将。同时了解薛仁贵征东一路的曲折过程。太宗皇帝决定给予封赏。
注释
(huáng)如簧语:形容女子的声音美妙动听,有如音乐。
鉴赏
“天生百种愁”,词一开头,就将胸中万斛愁情,喷薄而出,这也是和花间委婉含蓄的抒情风格所不同的。愁本胸中,怎么会挂斜阳树呢?这句看似无理的话,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趋近极致的感情,亦有所本。境界相对静止,没有强烈的动词,写的是所思之人远山外,词人举目远望,唯见斜阳照处,烟雾迷茫,绿树青山,好似披挂着满树愁绪。词人触景生情,于是就产生这种形似无理、实却情深的语言。
“绿叶”二句承上语意,描写词人所见景物:树上绿叶,树下芳草,还有那飞舞其间的啼莺,都是当时的景致。由于词发端情绪激越,至此则略一顿挫,节奏上趋于舒缓和平稳。就词意而言,说的是先以愁人之眼观树,遂觉满树愁情,而今冷静观察,才知树自为树,人自为人。“自得春”三字,下得极妙。绿树芳草,欣欣向荣;黄莺当春,自鸣得意,与人邈不相涉,唯达其理者体其情也。这里虽宕开一笔,但却使词有了更深的意味。
下片开始具体写所愁的内容:“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从这两句看,主人公怀念的是一位绝色佳人。此词,由于笔墨有限,不能对佳人之美作细致的描绘,往往只是拣最传神的地方点染几笔;这位佳人轻盈的步履、美妙的声音,一直萦回主人翁的胸臆。因被重重叠叠的山峦所遮断,佳人亿而不见,便产生难以排解的愁怨。这两句既与起首二句相映射,也逗引起结尾二句,为实写。
结尾两句“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是用借喻手法来写愁。徐俯这里是说,愁自外面向主体袭来,要借客体的力量把它挡住。他用山来构成重重叠叠的屏障,企图阻挡忧愁的侵袭;然而仍然阻挡不住,则愁之深重,更加可想而知了。愁的来路为何和山有关,盖因所思之人斜阳外、山那边,这里是照应开头。起首以树比愁,结尾以山遮愁,前后照应,浑然一体。这个借喻新奇工巧,历来为人所称道。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