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祖师灵签 第五十六签

〖诗偈〗

悲心无量坐亦禅,众崇才方竞进先;

举指群魔皆胆碎,毫光直射九重天。

〖典故〗

法海禅师救许汉文;姜子牙宋家收五鬼。

〖签诗故事〗

法海禅师救许汉文

法海故事见民间传说《白蛇传》。许汉文即许仙,原是杭州某药店伙计,一日于西湖畔遇白素贞,一见钟情,不久结为夫妇。金山寺和尚法海禅师路过杭州,见许仙面带“妖色”,以实情相告,白素贞乃峨眉山千年蛇精,变为美女,来到民间。许仙初不信,后法海用计,叫许仙于端午节用雄黄酒灌白素贞。白素贞喝了雄黄酒后,醉倒在床,原形毕露,许仙见床上盘一条大白蛇,大惊失色,昏死过去。白蛇醒后,见许仙已死;连夜上昆仑山,盗回仙草,救活许仙。不久,法海又把许仙骗到金山寺,命他为僧。白蛇为救夫君,发动水族,水淹金山寺,许仙乘乱,逃出寺院,回到杭州,夫妻俩又短暂相聚,最后,法海禅师用佛法将白蛇镇于雷峰塔下。

〖签诗故事〗

姜子牙宋家收五鬼

姜子牙宋家收五鬼故事出自《封神演义》。姜子牙住在宋家庄员外异人的家里,闲来无事,两人到后园散心。子牙发现这里是风水宝地,建楼房,日后定大富大贵。子牙说:“小弟无息报兄,此处若建楼,按风水有三十六条玉带,金带有一升芝麻之数。”异人说:“不瞒贤弟,此处也造过七八次,造了就烧了,故我无心再造”。子牙说:“小弟择一日辰,仁兄只管建,上梁那天,你只管款待匠人,我在此替你压邪气,自然无事,”异人答应而去。那天子时上梁,子牙在牡丹亭里坐着,看是何怪。不一时,狂风大作,飞砂走石,播土扬尘,火光影里见妖魅,脸五色,狰狞怪异。子牙披发仗剑,用手一指,把剑一挥,雷鸣空中,五个妖物慌忙跪倒,口称:“小畜不知上仙驾临,望乞放生。”子牙说:“你既欲生,不许在此扰民。你五畜受吾符命,往西岐去,日后听候使唤。”五妖叩头。

注释

(huáng)如簧语:形容女子的声音美妙动听,有如音乐。

鉴赏

  “天生百种愁”,词一开头,就将胸中万斛愁情,喷薄而出,这也是和花间委婉含蓄的抒情风格所不同的。愁本胸中,怎么会挂斜阳树呢?这句看似无理的话,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趋近极致的感情,亦有所本。境界相对静止,没有强烈的动词,写的是所思之人远山外,词人举目远望,唯见斜阳照处,烟雾迷茫,绿树青山,好似披挂着满树愁绪。词人触景生情,于是就产生这种形似无理、实却情深的语言。

  “绿叶”二句承上语意,描写词人所见景物:树上绿叶,树下芳草,还有那飞舞其间的啼莺,都是当时的景致。由于词发端情绪激越,至此则略一顿挫,节奏上趋于舒缓和平稳。就词意而言,说的是先以愁人之眼观树,遂觉满树愁情,而今冷静观察,才知树自为树,人自为人。“自得春”三字,下得极妙。绿树芳草,欣欣向荣;黄莺当春,自鸣得意,与人邈不相涉,唯达其理者体其情也。这里虽宕开一笔,但却使词有了更深的意味。

  下片开始具体写所愁的内容:“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从这两句看,主人公怀念的是一位绝色佳人。此词,由于笔墨有限,不能对佳人之美作细致的描绘,往往只是拣最传神的地方点染几笔;这位佳人轻盈的步履、美妙的声音,一直萦回主人翁的胸臆。因被重重叠叠的山峦所遮断,佳人亿而不见,便产生难以排解的愁怨。这两句既与起首二句相映射,也逗引起结尾二句,为实写。

  结尾两句“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是用借喻手法来写愁。徐俯这里是说,愁自外面向主体袭来,要借客体的力量把它挡住。他用山来构成重重叠叠的屏障,企图阻挡忧愁的侵袭;然而仍然阻挡不住,则愁之深重,更加可想而知了。愁的来路为何和山有关,盖因所思之人斜阳外、山那边,这里是照应开头。起首以树比愁,结尾以山遮愁,前后照应,浑然一体。这个借喻新奇工巧,历来为人所称道。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