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祖师灵签 第二十一签

〖诗偈〗

心镜分明彻四方,是是非非不隐藏;

一决忧疑无患难,任君居住更西东。

〖决明〗

六甲生男高贵,五谷二冬全利,官讼拖尾有贵人,本身男少险女人安,生理春大利,占病不妨作福,交易夏小利,月令平正婚姻可成,失物不见,风水平正,谋事不成,家宅平安,尾景大吉,六畜中平,求官原任,求财小利,来人缓到,厝宅祈神安,岁君平安,移徙大吉,出外平安,发货大利,移居大吉。

正月上中,二月上上,三月上中。(百事如意,气象更新。)

四月中平,五月上中,六月中平。(你再等等,即有好音。)

七月上中,八月下下,九月上中。(目下虽否,久后必亨。)

十月中平,十一月中平,十二月上平。(不必急求,逍遥便得。)

〖典故〗

明正德君游江南;乾隆君嫖白牡丹。

〖签诗故事〗

明正德君游江南

正德君即明武宗(1491~1521),姓朱名厚照,因年号王德,故民间称为正德君。这位皇帝风流倜傥,常常私出微行,淫乐嬉游,自称“威武大将军”,率宠臣江彬等人至宣府,大同等地寻花问柳,甚至夜入民宅,强索美女。正德君也曾南巡,一路游山玩水,寻找江南佳丽,极尽风流。有本野史《正德下江南》,详细记载了这些风流韵事。

〖签诗故事〗

乾隆君嫖白牡丹

乾隆君(1711~1799),即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是他的年号。乾隆君也是一位风流天子,琴棋诗画,无所不能,文治武功,也颇有政绩,唯独喜欢嬉游,在位期间曾经六次南巡.根据民间坊本《乾隆游江南》记载,乾隆游江南的目的有二个。第一,乾隆君不是雍正帝亲生子,其生父乃浙江海宁县的陈阁老,所以每次南巡,必到海宁。第二,江南名妓白牡丹和红芍药美色天下无双,乾隆君慕名而来。天公不负有心人,结果,自然是偿还了这一笔风流债。

注释

(huáng)如簧语:形容女子的声音美妙动听,有如音乐。

鉴赏

  “天生百种愁”,词一开头,就将胸中万斛愁情,喷薄而出,这也是和花间委婉含蓄的抒情风格所不同的。愁本胸中,怎么会挂斜阳树呢?这句看似无理的话,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趋近极致的感情,亦有所本。境界相对静止,没有强烈的动词,写的是所思之人远山外,词人举目远望,唯见斜阳照处,烟雾迷茫,绿树青山,好似披挂着满树愁绪。词人触景生情,于是就产生这种形似无理、实却情深的语言。

  “绿叶”二句承上语意,描写词人所见景物:树上绿叶,树下芳草,还有那飞舞其间的啼莺,都是当时的景致。由于词发端情绪激越,至此则略一顿挫,节奏上趋于舒缓和平稳。就词意而言,说的是先以愁人之眼观树,遂觉满树愁情,而今冷静观察,才知树自为树,人自为人。“自得春”三字,下得极妙。绿树芳草,欣欣向荣;黄莺当春,自鸣得意,与人邈不相涉,唯达其理者体其情也。这里虽宕开一笔,但却使词有了更深的意味。

  下片开始具体写所愁的内容:“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从这两句看,主人公怀念的是一位绝色佳人。此词,由于笔墨有限,不能对佳人之美作细致的描绘,往往只是拣最传神的地方点染几笔;这位佳人轻盈的步履、美妙的声音,一直萦回主人翁的胸臆。因被重重叠叠的山峦所遮断,佳人亿而不见,便产生难以排解的愁怨。这两句既与起首二句相映射,也逗引起结尾二句,为实写。

  结尾两句“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是用借喻手法来写愁。徐俯这里是说,愁自外面向主体袭来,要借客体的力量把它挡住。他用山来构成重重叠叠的屏障,企图阻挡忧愁的侵袭;然而仍然阻挡不住,则愁之深重,更加可想而知了。愁的来路为何和山有关,盖因所思之人斜阳外、山那边,这里是照应开头。起首以树比愁,结尾以山遮愁,前后照应,浑然一体。这个借喻新奇工巧,历来为人所称道。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