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灵签 第八十五签 壬戊 中平
诗曰
一春风雨正潇潇,千里行人去路遥;
移寡就多君得计,如何归路转无聊。
【关帝灵签现代白话文解签】
解曰
只宜守旧,不可妄想,若欲强取财物,必致招祸。
问婚姻,欠理想,不吉。
问远行,即将回。
问疾病。祷神助,福自来。
断曰
运势:事事小心,秋景得意,必有所成,谦恭为之。
家庭:家门兴旺,人人勤奋,谋之合和,必有所成。
财利:资财俱 来,多年臂划,对中此时,此乐难忘。
事业:凡百谋望,夏毕入秋,必见转机,勿失良机。
升迁:平素修身,调适吾身,时届花开,结子成果。
姻缘:两姓两合,修吾身心,先苦后甘,百年偕老。
考试:多年埋案,终熬出头,令人雀跃,惜之此福。
健康:痼疾复发,名医侍候,无大碍也,迳行 小心。
远行:出之可也,唯未必利,不如居家,安稳可取。
诉讼:有讼即和,和之为贵,恶霸人弃,天可不欺。
失物:失之北方,可去寻之, 虽余半也,亦可带回。
【关帝灵签传统版解签】
圣意
且随分、莫贪财、讼宜息、防外灾、婚不利、远行回、祷神助、福自来。
解曰
此签宜守分安命。不可妄求。如春天风雨交加。不待晴霁。于此急迫远行。不知几历艰险。究竟事与愿违。算在意中。失在意外。空受劳苦而已。此贪求躁进之害 也。知几者其慎之。
释义
风雨潇潇。泥泞不堪之状。千里路遥。行人更属艰难矣。此人运途未通。动多阻滞之象。移寡就多。言人不知守份待时。妄思筹算以为得计。岂知理数已定。终于 无济。贪求而去。仍无聊而归耳。则亦何益之有哉。人可知进而不知退哉。
解签
目前去路风雨飘摇,阻挡着前去之路,然而不等到雨过天晴之日即急于出发,只是让自己多加受苦罢了,只要想动则会受阻。看到别人的作法则躁进跟随,那知道 去了之后又不如自己想像中容易,不管你如何计划,还是敌不过天数已定,最后无济于事,败兴而归,这又有什么意义呢?倒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做,还可保有平安闲适的生活。此 签告诫人不可只想要前进,而不知如何退守,有时想想如何全身而退,可能会是最好的方法。
东坡解
时之未遇、历涉艰阻、巧计虽多、终于无补。且宜守旧、毋过于取、庶保已成、祸散福聚。
碧仙注
月饮啄皆前定、人乖命不乖、机谋终有损、行止听安排。
【占验】
一士人应一挚友聘作县幕宾,束修百金。占此之后,又遇一按君出五百金,其人即弃县而就按。未几,巡按卒于任,财物为有司决闭,一无所得而反,始悔不从签之示也。
【相关故事】
姜女寻夫
野史:秦•孟姜女,夫范杞郎(万喜良)新婚奉命作长城之役,姜女往寻之。及至,知夫已死,欲寻骸骨归葬。神为指处,咬指出血,点认夫骨,号恸大哭,长城为之崩。妇人守节,自孟女始。
注释
(huáng)如簧语:形容女子的声音美妙动听,有如音乐。
鉴赏
“天生百种愁”,词一开头,就将胸中万斛愁情,喷薄而出,这也是和花间委婉含蓄的抒情风格所不同的。愁本胸中,怎么会挂斜阳树呢?这句看似无理的话,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趋近极致的感情,亦有所本。境界相对静止,没有强烈的动词,写的是所思之人远山外,词人举目远望,唯见斜阳照处,烟雾迷茫,绿树青山,好似披挂着满树愁绪。词人触景生情,于是就产生这种形似无理、实却情深的语言。
“绿叶”二句承上语意,描写词人所见景物:树上绿叶,树下芳草,还有那飞舞其间的啼莺,都是当时的景致。由于词发端情绪激越,至此则略一顿挫,节奏上趋于舒缓和平稳。就词意而言,说的是先以愁人之眼观树,遂觉满树愁情,而今冷静观察,才知树自为树,人自为人。“自得春”三字,下得极妙。绿树芳草,欣欣向荣;黄莺当春,自鸣得意,与人邈不相涉,唯达其理者体其情也。这里虽宕开一笔,但却使词有了更深的意味。
下片开始具体写所愁的内容:“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从这两句看,主人公怀念的是一位绝色佳人。此词,由于笔墨有限,不能对佳人之美作细致的描绘,往往只是拣最传神的地方点染几笔;这位佳人轻盈的步履、美妙的声音,一直萦回主人翁的胸臆。因被重重叠叠的山峦所遮断,佳人亿而不见,便产生难以排解的愁怨。这两句既与起首二句相映射,也逗引起结尾二句,为实写。
结尾两句“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是用借喻手法来写愁。徐俯这里是说,愁自外面向主体袭来,要借客体的力量把它挡住。他用山来构成重重叠叠的屏障,企图阻挡忧愁的侵袭;然而仍然阻挡不住,则愁之深重,更加可想而知了。愁的来路为何和山有关,盖因所思之人斜阳外、山那边,这里是照应开头。起首以树比愁,结尾以山遮愁,前后照应,浑然一体。这个借喻新奇工巧,历来为人所称道。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