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灵签 第五十五签 己戊 中平

诗曰

勤耕力作莫蹉跎,衣食随时安分过;

纵使经商收倍利,不如逐岁廪禾多。

【关帝灵签现代白话文解签】

解曰

有一份耕耘,终有一分收获,何必去羡慕人家的豪取巧夺呢?投机取巧,终有一天,会身败名裂,还不如安分守己,来得长远受益。

问诉讼,宜和解。

问疾病,可痊愈。

问婚谈,有成功的希望。最重要的是莫强求。

断曰

运势:时将转佳,待之已久,把握此时,直升可庆。

家庭:人丁渐旺,合和为重,分散四方,多谋合族。

财利:逐步为之,不可急之,时命配之,必可丰收。

事业:令人差强,应可满足,随时研习,开拓新境。

升迁:先清吾心,独凡神明,清心寡欲,必有所成。

姻缘:尔见踵伊,伊心可印,先培情感,可促成耶。

考试:有志功名,求上进者,心田良耶,今有望也。

健康:立即赴所,急之可救,小心照料,必可痊愈。

远行:出非得已,今不适时,迨秋交后,即可行也。

诉讼:非尔愿意,伊人凶狠,惟神佑之,终获大胜。

失物:去之西方,明知即去,叵延误耶,有望回手。

【关帝灵签传统版解签】

圣意

休问贸、莫贪财、讼宜解、病无灾、婚可就、远行回、戒出入、福自来。

解曰

此签戒营谋务本。衣食随缘。不可贪求。不可过分。若务商贾奇嬴之利。必至使用心机。惯行刻剥。财利终不永久。何如耕作勤俭之人。自食其力。仓廪充实。岂非裕后传家之长计乎。凡事宜守旧。仕人不可改商。定主亏折。若由商改士则吉。庠序食廪米。仕宦食廪禄。

释义

耕勤力作。农家本计。莫蹉跎。戒勿虚度岁月也。随时安分。戒不可贪求意外之事。经商倍利。乃逐末者所为。终不可恃。廪米多。言田家力田。逢年仓廪广积。较经商为安稳也。大众宜静不宜动。宜勤不宜惰。宜俭不宜奢。宜约不宜贪。占者审之。

解签

努力耕作不懈怠,则会衣食无缺地过着好日子,所谓的耕作是指实际操作的工作,并非是从事商业,此签告戒不宜从商,虽然从事商业有更大的收获,但利益大的事情风险也很大,眼前的利润有背后的风险,可能会有更大的损失,无法有稳定的收入,倒不如从事公务员,可以有稳定的收入,长时间的累积,也比从商要好很多。此签建议,如果目前从商,必须改行从事稳定收入的公职较好。

东坡解

衣食自足、强求则损、不如归耕、种植为本。纵巧经营、岂能长远、安分守成、荣达未晚。

碧仙注

守己须防巧用心、皇天有眼不亏人、只宜安分休更改、恐怕灾殃及汝身。

【占验】

一生自负交谊之广,终岁出游,所得之资,时遇劫攘,或殖货回,亏折大半。占得此签,乃发愤攻苦,竟得补廩,后以明经出仕。此第四句之验。

又泉郡(泉州)陈生,踰冠时窘甚。咸丰癸丑(1853年)岁试,有友欲托场內代作,已定议,其母偵知,不许答应。因诣庙请示,占此,乃以神语并母命却之。是年该生古学正案,俱列第一,得补廩缺。应在后二句,而“岁廪”两字尤确。

【故事】

包龙图劝农

宋•包拯,字希仁,合肥人,官龙图阁学士。由进士出身,常守乡郡,不少屈法以殉乡曲。惟贵粟重农,欲民知耕,吏治推第一。为御史时,危言鲠论,烈如秋霜。尹开封,权贵敛迹。人以笑比黄河清,虽童稚妇人亦识其姓名。谥孝肃。

注释

(huáng)如簧语:形容女子的声音美妙动听,有如音乐。

鉴赏

  “天生百种愁”,词一开头,就将胸中万斛愁情,喷薄而出,这也是和花间委婉含蓄的抒情风格所不同的。愁本胸中,怎么会挂斜阳树呢?这句看似无理的话,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趋近极致的感情,亦有所本。境界相对静止,没有强烈的动词,写的是所思之人远山外,词人举目远望,唯见斜阳照处,烟雾迷茫,绿树青山,好似披挂着满树愁绪。词人触景生情,于是就产生这种形似无理、实却情深的语言。

  “绿叶”二句承上语意,描写词人所见景物:树上绿叶,树下芳草,还有那飞舞其间的啼莺,都是当时的景致。由于词发端情绪激越,至此则略一顿挫,节奏上趋于舒缓和平稳。就词意而言,说的是先以愁人之眼观树,遂觉满树愁情,而今冷静观察,才知树自为树,人自为人。“自得春”三字,下得极妙。绿树芳草,欣欣向荣;黄莺当春,自鸣得意,与人邈不相涉,唯达其理者体其情也。这里虽宕开一笔,但却使词有了更深的意味。

  下片开始具体写所愁的内容:“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从这两句看,主人公怀念的是一位绝色佳人。此词,由于笔墨有限,不能对佳人之美作细致的描绘,往往只是拣最传神的地方点染几笔;这位佳人轻盈的步履、美妙的声音,一直萦回主人翁的胸臆。因被重重叠叠的山峦所遮断,佳人亿而不见,便产生难以排解的愁怨。这两句既与起首二句相映射,也逗引起结尾二句,为实写。

  结尾两句“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是用借喻手法来写愁。徐俯这里是说,愁自外面向主体袭来,要借客体的力量把它挡住。他用山来构成重重叠叠的屏障,企图阻挡忧愁的侵袭;然而仍然阻挡不住,则愁之深重,更加可想而知了。愁的来路为何和山有关,盖因所思之人斜阳外、山那边,这里是照应开头。起首以树比愁,结尾以山遮愁,前后照应,浑然一体。这个借喻新奇工巧,历来为人所称道。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