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灵签第12签解签 下签

签诗:两梗相争必有伤,争如忍欲胜相刚,若然闭口深藏舌,自有傍人说短长。

解曰:两梗相争 必有伤损 闭口藏舌 人说短长

圣意:求财→无财利。交易→难成。婚姻→有障碍。六甲→生女。自身→祈福。疾病→难关。家运→求安。寻人→难见。失物→东北。移徒→不宜。行人→至。公讼→难关。

文殊菩萨灵签第12签详解和典故

诗文解译:两梗相争必有伤→两个硬碰硬相争必定有一方会受伤。争如忍欲胜相刚→虽然忍让可以胜过强刚。若然闭口深藏舌→但是若是闭口都不说的话。自有傍人说短长→还是有旁人会说闲话。

本签重点:本签代表事情不管是进或退,不管是用刚或用软去处理,都有难处。当事情面临此种困境时,你不见得要用这么两极的方式处理,你也可以用智慧与忍辱,拟出第三条道路来解救自己。

爱情婚姻:❃ 整体爱情运?❃ 问姻缘何时来?没有伴侣总感到孤单,但是有了伴侣不见得就此心情畅快,姻缘求与不求,总是有两难之处。建议用其他的方法来弥补心灵的需求。

❃ 问心仪对象可否求?❃ 问当前交往对象可否更进一步或走向结婚?这爱情要是进行下去,恐会进退两难。

❃ 问爱情分手可否挽回?想要挽回爱情,但是,若是挽回了,爱情中的老问题还是存在。若是不挽回,那此爱的丧失又令人难过。如此难以经营的爱情,建议还是忍一时而放弃,另寻其他佳偶,这会更好些。

求职工作:❃ 问何时可找到工作?❃ 问工作在哪里?求职者众,得到工作困难,若是压低自己的待遇以求工作,这也是不够生活开销。

❃ 问工作运途?在工作上的发展,处于两难。当预防与人口角纷争。建议多多广结善缘,多多为别人着想。

创业事业:❃ 问创业时机?不宜创业。

❃ 问事业运途?在事业方面,会经历进退两难的处境。

❃ 问适合的行业?适合经营服务业。经营时要注重服务品质。

考试竞赛 升迁竞选:❃ 问考试前途?竞争激烈,难以胜出。

❃ 问学业前途?这学校读起来,并不好念。要续读很辛苦,若是不续读的话又会被看笑话。

❃ 问竞赛前途?高手如云,硬拼总是会输。建议多用些智慧,也许状况会好些。

❃ 问竞选前途?选举竞争激烈,胜算不大,要是中途退选的话,又有失颜面。

❃ 问升迁前途?这次得到升迁机会不大,建议不用争取升迁。

投资:若想在各种投资理财中获利,各种投资工具都难以操作。

经商:❃ 经商前途?在生意上,产品卖贵就没有客人,卖便宜则无利润。

❃ 景气概况?这是市场恶性竞争的时候。

房地买卖:这是个买卖方都搭不上线的时候。

治病:若是有病,不能强硬治疗,但是若不治疗又担心恶化,这是个两难的时候。

转变:处在当前状况,转换与否对你来说都是困难的。建议,不用转事,而以‘转心’来应对。

求孕:若是生育的话,则有养育的困难或辛苦。若是不生育的话,则有心理上的压力。处在两难的时刻,吾亦不知如何为你。

诉讼运途:这个诉讼案件很难搞定,即使自己退让一些,却还不能就此得到好结果。

远地发展:想要远处求发展,这件事恐会让你进退不得,不知如何是好,与其如此,干脆不要求远地发展了。

签诗故事:后母害刘琦

刘琦是荆州牧刘表的长子。在早年很受刘表的喜爱,但却因为弟弟刘棕娶了后母蔡夫人(蔡瑁的姊姊)的侄女而失宠。

刘琦知道自己会被蔡瑁陷害,故此特意去找诸葛亮请教救命之计(诸葛亮已经出了山)。诸葛亮怕会被卷入嫡庶子的争斗,因此不太想说。刘琦知道他的心意,于是把他骗到二楼的书房,命人拿走梯子(这就是上屋抽梯的由来),说:‘现你和我也走不下去,你说话也只有我听到。’于是诸葛亮放心地教他,并用春秋时晋国重耳的事例,教他出奔。

建安十三年,江夏太守黄祖战死,刘琦设法向父亲求得江夏太守之职。成功逃过了后母和蔡瑁的陷害,并为他日逃亡的刘备建立避战之所。

(本故事中陷入进退两难的主角是诸葛亮)

注释

(huáng)如簧语:形容女子的声音美妙动听,有如音乐。

鉴赏

  “天生百种愁”,词一开头,就将胸中万斛愁情,喷薄而出,这也是和花间委婉含蓄的抒情风格所不同的。愁本胸中,怎么会挂斜阳树呢?这句看似无理的话,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趋近极致的感情,亦有所本。境界相对静止,没有强烈的动词,写的是所思之人远山外,词人举目远望,唯见斜阳照处,烟雾迷茫,绿树青山,好似披挂着满树愁绪。词人触景生情,于是就产生这种形似无理、实却情深的语言。

  “绿叶”二句承上语意,描写词人所见景物:树上绿叶,树下芳草,还有那飞舞其间的啼莺,都是当时的景致。由于词发端情绪激越,至此则略一顿挫,节奏上趋于舒缓和平稳。就词意而言,说的是先以愁人之眼观树,遂觉满树愁情,而今冷静观察,才知树自为树,人自为人。“自得春”三字,下得极妙。绿树芳草,欣欣向荣;黄莺当春,自鸣得意,与人邈不相涉,唯达其理者体其情也。这里虽宕开一笔,但却使词有了更深的意味。

  下片开始具体写所愁的内容:“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从这两句看,主人公怀念的是一位绝色佳人。此词,由于笔墨有限,不能对佳人之美作细致的描绘,往往只是拣最传神的地方点染几笔;这位佳人轻盈的步履、美妙的声音,一直萦回主人翁的胸臆。因被重重叠叠的山峦所遮断,佳人亿而不见,便产生难以排解的愁怨。这两句既与起首二句相映射,也逗引起结尾二句,为实写。

  结尾两句“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是用借喻手法来写愁。徐俯这里是说,愁自外面向主体袭来,要借客体的力量把它挡住。他用山来构成重重叠叠的屏障,企图阻挡忧愁的侵袭;然而仍然阻挡不住,则愁之深重,更加可想而知了。愁的来路为何和山有关,盖因所思之人斜阳外、山那边,这里是照应开头。起首以树比愁,结尾以山遮愁,前后照应,浑然一体。这个借喻新奇工巧,历来为人所称道。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