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灵签第20签:姜太公遇文王吉凶宫位:中签辰宫
诗曰:当春久雨喜开晴。玉兔金乌渐渐明。旧事消散新事遂。看看一跳遇龙门。
注:当春本作堂春。玉兔金乌指月亮太阳。
诗意:此卦久雨初明之象。凡事遂意也。
解曰:神佛护持。有灾无危。途生平安。到底荣归。
详解:春天下了好久的雨终于止歇,月亮与太阳也因云雾散去而渐渐恢复了光明;想做的事情慢慢也会达到目的,很快地便可以跳入新的格局境界了。 佛神护佑,百事无虚,想平生事,到底胜初。此签久雨初晴之象,凡事亨通。 本签者也。久雨初晴之象。为万事可成之兆。惟得此吉签。必须早植因缘。之后当有莫大利益。君尔在交友之中。宜留意者。必须选中之一为贵人。彼将成王公封爵之贵。将有大成之日。汝必能攀附上。易言之。佛神护佑百事无忧想平生事到底胜初者。 此签有”苦尽甘来”之意。鼓励当事人,坚持到底。一般人对不熟悉的事物,总是会感到陌生而惧怕。须知会成功的人,本身一定有过人的毅力,与百折不挠的精神。当我们在羡慕别人有一番成就的时候,千万也别忘了其背后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 俗云:”一回生,二回熟”。凡事只要下定决心,就应坚持到底,藉由不断的摸索与尝试,从错误与失败中汲取教训、累积经验,日久必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因此勿畏难怕苦,须知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有可能关系到将来。
仙机:家宅:中平。自身:祈福。求财:未遇。交易:待时。婚姻:随意。六甲:女。行人:阻。田蚕:阻。六畜:阻。寻人:迟。公讼:和。移徙:吉。失物:见。疾病:禳星。山坟:吉。
观音灵签第20签:整体解签
当春久雨喜初晴,当春久雨喜开晴。喻烦人已久之事,开始好转。
玉兔金乌渐渐明,玉兔金乌渐渐明。是、非,善、恶等迷离之事逐渐分明。
旧事已成新事遂,旧事消散新事遂。往事消散了,新的状况开始顺利了。
看看一跳入蓬瀛,看看一跳遇龙门。如入仙境般的美景
当春→堂春。金乌、玉兔:代表日、月,也可代表男、女,或代表相对的两方,随所问不同而有不同的代表,依此类推。
本签精髓:困顿渐分明,脱困向天堂。
凡事做事:春,原本是经营的开始,但却有些烦人之过程,而如今开始好转了。若属于好坏不明者,今后开始明朗了。若属人际相处关系未定者,今后开始确定了。若属市场行情不详者,今后开始清楚了。其馀依此类推。
爱情婚姻:若问姻缘何时来?无偶困多年,如今迎曙光,佳人来相见,欢喜庆投缘。
若问心仪对象可否交往?当前交往对象可否更进一步或结婚?姻缘在眼前,善求能得甜,恩情对待他,欢乐在人间。
若爱情、婚姻面临分手、困顿,问挽回或关系和好?困顿已多时,始于是非争,误解终厘清,复圆即可见。
工作求职 创业事业:若问求职?春天找工作,此乃好时机,四处多奔走,终能达目的。
若问创业、事业前途?若问事业绩,经历无数月,盈亏始分明,获利终可期。
考试竞赛 升迁竞选:苦营许多年,如今苦闷去,竞试皆得意,更上一层楼。
投资理财:久套许多年,未见好成绩,如今阴霾散,获利更胜前。
经商生意:经商求生意,盼望得商机,多行财布施,可望更有利。
房地交易:久候买卖客,苦等许多年,有日贵客临,了结此交易。
治病健康:病情扑迷离,久诊见病因,治之未尽意,修心最得体。
转换变更:迷惘将过去,前景渐渐清,当往何处移,方向自己立。
求孕求子:盼望许多年,期望子女息,如今孕事遂,一举得爱女。
官司诉讼:久讼伤元气,和解更适宜,真相渐渐明,双双松口气。
寻人寻物:失物在哪里,寻之费力气,且往阴暗处,见之得欢喜。
远行出国:远行费心机,请问否遂意,一朝得开解,飞向远地去。
签诗故事一❃ 姜太公遇文王
周朝。姜尚,字子牙。汲人(东海许州人)。道号飞熊,他的祖先被封在吕(地名)所以他又名吕望。
避商纣王的乱世,住东海之水边,在磻溪(渭水)钓鱼。鱼钩是直的,他的心意不在钓鱼,是想当贤君的宰相。
周文王听说他贤明,聘他为师(丞相)。(当时,他已八十岁)后周武王讨伐纣王,消灭商朝,建立周朝。武王称呼他是尚父。分封他的儿子丁公当齐侯。
(本故事重点:久待渭水钓鱼的姜太公,终于脱困,得到文王重用。)
签诗故事二❃ 苏武援官典属国
武帝时,苏武为郎官。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这期间,投降匈奴的汉朝军官李陵也多次劝说其投降,都遭到苏武拒绝。
昭帝时,匈奴与汉和亲,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官至典属国,俸禄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
(本故事重点:久困北海的苏武,终于脱离匈奴回国了,而且也有新的个官位可当。)
注释
(huáng)如簧语:形容女子的声音美妙动听,有如音乐。
鉴赏
“天生百种愁”,词一开头,就将胸中万斛愁情,喷薄而出,这也是和花间委婉含蓄的抒情风格所不同的。愁本胸中,怎么会挂斜阳树呢?这句看似无理的话,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趋近极致的感情,亦有所本。境界相对静止,没有强烈的动词,写的是所思之人远山外,词人举目远望,唯见斜阳照处,烟雾迷茫,绿树青山,好似披挂着满树愁绪。词人触景生情,于是就产生这种形似无理、实却情深的语言。
“绿叶”二句承上语意,描写词人所见景物:树上绿叶,树下芳草,还有那飞舞其间的啼莺,都是当时的景致。由于词发端情绪激越,至此则略一顿挫,节奏上趋于舒缓和平稳。就词意而言,说的是先以愁人之眼观树,遂觉满树愁情,而今冷静观察,才知树自为树,人自为人。“自得春”三字,下得极妙。绿树芳草,欣欣向荣;黄莺当春,自鸣得意,与人邈不相涉,唯达其理者体其情也。这里虽宕开一笔,但却使词有了更深的意味。
下片开始具体写所愁的内容:“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从这两句看,主人公怀念的是一位绝色佳人。此词,由于笔墨有限,不能对佳人之美作细致的描绘,往往只是拣最传神的地方点染几笔;这位佳人轻盈的步履、美妙的声音,一直萦回主人翁的胸臆。因被重重叠叠的山峦所遮断,佳人亿而不见,便产生难以排解的愁怨。这两句既与起首二句相映射,也逗引起结尾二句,为实写。
结尾两句“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是用借喻手法来写愁。徐俯这里是说,愁自外面向主体袭来,要借客体的力量把它挡住。他用山来构成重重叠叠的屏障,企图阻挡忧愁的侵袭;然而仍然阻挡不住,则愁之深重,更加可想而知了。愁的来路为何和山有关,盖因所思之人斜阳外、山那边,这里是照应开头。起首以树比愁,结尾以山遮愁,前后照应,浑然一体。这个借喻新奇工巧,历来为人所称道。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