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灵签第四十六签:辛未属土利年 四方皆宜

【天后灵签签词】

功名得意与君显,前途富贵喜安然;

若遇一轮明月照,十五团圆光满天。

签诗相关故事

(1)江中立钦赐状元。

(2)江中立遇永乐君。

(3)狄仁杰中兴大唐。

(4)狄仁杰后作相。

(5)张士贵。

(6)狄仁杰议继嗣太子。

(7)赵韩王为村学究。

(8)汉文帝祈各。

(9)宋炳帝。

(10)云长古城会战。

(11)武则天官后来入相。

解曰

1.凡事 大吉利。

2.六甲 先男后女。

3.六畜 平平。

4.月令 渐平安。

5.出外 有贵人好。

6.功名 有。

7.失物 月光有。

8.行舟 可喜吉利。

9.作事 成好。

10.作塭 可得财利。

11.求儿 好。

12.求雨 月半到。

13.求财 平平。

14.来人 月半有。

15.官事 破财。完局。

16.治病 老拖尾。少立愈。

17.家事 福祉其昌。

18.家运 安居乐业。

19.耕作 平正。

20.讨海 月半过渐得利。

21.婚姻 偕老。

22.移居 好。

23.鱼苗 利路亨通。

24.寻人 月光在。

25.岁君 吉。

26.经商 利市三倍。

27.远信 月半就至。

28.坟墓 得其吉地。

29.筑室 得其所居。

签诗内容翻译

功名得意与君显

处在功名得意的显耀时刻

前途富贵喜安然

富贵的前途令人欢喜与安心

若遇一轮明月照

若能遇到明月的照耀重要关键字句解说:遇到“明月”,代表成就这件事的关键。遇上明月的照耀,代表得到提携、任用、录取等等。

十五团圆光满天

则能如十五的月亮般的圆满重要关键字句解说:若能如此,那就功名富贵都得意了,事情也很圆满了。

本签重点提示:

就如签诗故事,江中立遇到永乐皇帝而一夜成为状元。唐朝遇到狄仁杰,因而大兴。

◆签诗故事一:江中立钦赐状元 (江中立遇永乐君)

明朝永乐皇帝微服出游,巧遇江中立,便问:“何故如此的用功?”中立答以“功名未就,不敢荒废学业”。永乐君当场出了一对联,“灯明月明大明百世”让中立对应,中立答:“君乐臣乐永乐万年”。永乐君大喜,知道中立是栋梁之材,立即封他为钦赐状元。就这样江中立一夜间中了状元。本故事的启示:江中立遇到永乐皇帝而一夜成名。

◆签诗故事二:狄仁杰中兴大唐

狄仁杰,字怀英,唐代太原人,高宗、中宗、睿宗三朝历任大理丞、河南巡抚、豫州刺史,恩威兼蓄,民多仰之,武后当朝时任职鸾台侍郎同平章事(同宰相),以上智周旋与武氏,终能使唐祚得以维系,居位期间并荐举贤达之士如张柬之等中兴名臣。

本故事的启示:

唐朝有了狄仁杰,因而大兴。

天后灵签签诗语译

【台湾北海观音明善堂】善加用功充实自己,神明自然会赐福,使你平步青云,名显天下,荣华富贵可期。就像那十五团圆的一轮明月,普照天下,皎洁圆满大放光明。这是一首很幸运的签诗,表示当事目前的运气,正迈入旺盛的境地。但须防盛极而衰,月圆而缺。求得此签暗示有神缘,问事求谋,会得神明相助,功德圆满,最利修行之人。问功名,只要有真才实学,必有成功的希望。问婚姻,是白头偕老的佳兆。问疾病,少立愈,老难愈拖尾,宜消灾解厄。

【台湾育德妈祖同修会】好好用功充实自己,功名自然会得,而且会使你名显天下,平步青云,前途富贵可期。就像那十五团圆的一轮明月。普照天下,到处光明。这一首很幸运的签诗,表示当事人目前的运气,正迈入旺盛的境地。但须防盛极而衰,月圆而缺。尤其本签诗有满招损的预兆。有某建设公司连做数笔赚钱生意,事务蒸蒸日上,该主持人乃雄心大发,计划盖一栋十层大楼出售。事前抽得此签,以为吉兆。未料,事后却因经济危机,而大亏其本。盖以“十五团圆照满天”,实有 “满招损”的暗示,签意未明显耳!此签问功名,只要有实力,必有成功的希望。问婚姻,是白头偕老的佳兆。

注释

(huáng)如簧语:形容女子的声音美妙动听,有如音乐。

鉴赏

  “天生百种愁”,词一开头,就将胸中万斛愁情,喷薄而出,这也是和花间委婉含蓄的抒情风格所不同的。愁本胸中,怎么会挂斜阳树呢?这句看似无理的话,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趋近极致的感情,亦有所本。境界相对静止,没有强烈的动词,写的是所思之人远山外,词人举目远望,唯见斜阳照处,烟雾迷茫,绿树青山,好似披挂着满树愁绪。词人触景生情,于是就产生这种形似无理、实却情深的语言。

  “绿叶”二句承上语意,描写词人所见景物:树上绿叶,树下芳草,还有那飞舞其间的啼莺,都是当时的景致。由于词发端情绪激越,至此则略一顿挫,节奏上趋于舒缓和平稳。就词意而言,说的是先以愁人之眼观树,遂觉满树愁情,而今冷静观察,才知树自为树,人自为人。“自得春”三字,下得极妙。绿树芳草,欣欣向荣;黄莺当春,自鸣得意,与人邈不相涉,唯达其理者体其情也。这里虽宕开一笔,但却使词有了更深的意味。

  下片开始具体写所愁的内容:“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从这两句看,主人公怀念的是一位绝色佳人。此词,由于笔墨有限,不能对佳人之美作细致的描绘,往往只是拣最传神的地方点染几笔;这位佳人轻盈的步履、美妙的声音,一直萦回主人翁的胸臆。因被重重叠叠的山峦所遮断,佳人亿而不见,便产生难以排解的愁怨。这两句既与起首二句相映射,也逗引起结尾二句,为实写。

  结尾两句“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是用借喻手法来写愁。徐俯这里是说,愁自外面向主体袭来,要借客体的力量把它挡住。他用山来构成重重叠叠的屏障,企图阻挡忧愁的侵袭;然而仍然阻挡不住,则愁之深重,更加可想而知了。愁的来路为何和山有关,盖因所思之人斜阳外、山那边,这里是照应开头。起首以树比愁,结尾以山遮愁,前后照应,浑然一体。这个借喻新奇工巧,历来为人所称道。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