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祖师灵签 第二十六签

〖诗偈〗

工夫用尽不成名,天意从君有喜情;

更上层楼多着力,高攀月桂一枝荣。

〖决明〗

年运不安,官讼拖尾,病人老险月光安,五谷早冬小利晚冬吉,失物月光在月暗无,尾景大吉,婚姻难成,六畜不安,功名无成,风水先凶后吉,六甲先男后女,家门祈神平安,求财折本,灶君不吉,见贵不顺,生理大利,来人月光岛,大命老险少安,占病危险祈神安,寻人月光有月暗无,月令平安,出货年尾小利,厝宅大吉,谋事协商吉。

正月上中,二月下下,三月下下。(小心谨慎,不可妄想。)

四月上上,五月上中,六月中平。(已经通太,随心所欲。)

七月中下,八月中平,九月下下。(自己主张,莫听人言。)

十月中平,十一月上上,十二月上中。(财源辐辏看,名利双收。)

1、时运不济,险阻重重,费神失事,劳而无功,若能克制,转祸为福,渡过难关。2、月明出签比月暗好。

〖典故〗

曹操华容道遇关公;六使番邦取骨骸。

〖签诗故事〗

曹操华容道遇关公

曹操故事出自《三国演义》。曹操,字孟德,汉末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年),率兵八十三万南下,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于赤壁,大败。曹操只引得数百骑,落荒而逃,逃到鸟林,被常山赵子龙拦截,幸得徐晃、张命双双抵挡,曹操方得脱身。到了彝陵,又撞着猛张飞,曹操大惊失色,许褚、张辽等将领拼死护卫,才逃脱过去。当曹操一班人马逃到华容道,正在庆幸躲过追兵时,忽听见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关公)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这时曹操一班人人皆饥倒,马尽困乏,哪能抵抗,个个惊魂丧胆,面面相觑,只好准备束手被擒。到了这地步,曹操本该命死,谁知关公是个义重如山的人,念及昔日曹操对他的情义,起了怜悯之心,竟然.忘了军师孔明之令,放走了曹操。

〖签诗故事〗

六使番邦取骨骸

六使故事见《杨家将演义》。六使即杨延昭,因排行第六,故称。杨六使父亲就是宋初名将杨令公(杨业)奉旨征讨辽国,屡立战功。谁知奸臣潘仁美里通外国,泄漏军机,致使宋军大败,宋真宗也被辽军围困。为了救驾,杨令公七个儿子死的死、逃的逃,只剩下六使一人。令公撞死李陵碑,尸体被辽军劫走,遗落番邦。数年后,六使担任三关元帅,对于父亲尸骨未收,念念不忘,命都将孟良潜入番邦,经过一番挫折,终于取回令公骨骇,安葬家乡。

注释

(huáng)如簧语:形容女子的声音美妙动听,有如音乐。

鉴赏

  “天生百种愁”,词一开头,就将胸中万斛愁情,喷薄而出,这也是和花间委婉含蓄的抒情风格所不同的。愁本胸中,怎么会挂斜阳树呢?这句看似无理的话,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趋近极致的感情,亦有所本。境界相对静止,没有强烈的动词,写的是所思之人远山外,词人举目远望,唯见斜阳照处,烟雾迷茫,绿树青山,好似披挂着满树愁绪。词人触景生情,于是就产生这种形似无理、实却情深的语言。

  “绿叶”二句承上语意,描写词人所见景物:树上绿叶,树下芳草,还有那飞舞其间的啼莺,都是当时的景致。由于词发端情绪激越,至此则略一顿挫,节奏上趋于舒缓和平稳。就词意而言,说的是先以愁人之眼观树,遂觉满树愁情,而今冷静观察,才知树自为树,人自为人。“自得春”三字,下得极妙。绿树芳草,欣欣向荣;黄莺当春,自鸣得意,与人邈不相涉,唯达其理者体其情也。这里虽宕开一笔,但却使词有了更深的意味。

  下片开始具体写所愁的内容:“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从这两句看,主人公怀念的是一位绝色佳人。此词,由于笔墨有限,不能对佳人之美作细致的描绘,往往只是拣最传神的地方点染几笔;这位佳人轻盈的步履、美妙的声音,一直萦回主人翁的胸臆。因被重重叠叠的山峦所遮断,佳人亿而不见,便产生难以排解的愁怨。这两句既与起首二句相映射,也逗引起结尾二句,为实写。

  结尾两句“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是用借喻手法来写愁。徐俯这里是说,愁自外面向主体袭来,要借客体的力量把它挡住。他用山来构成重重叠叠的屏障,企图阻挡忧愁的侵袭;然而仍然阻挡不住,则愁之深重,更加可想而知了。愁的来路为何和山有关,盖因所思之人斜阳外、山那边,这里是照应开头。起首以树比愁,结尾以山遮愁,前后照应,浑然一体。这个借喻新奇工巧,历来为人所称道。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