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灵签 第六十四签 庚丁 上上

诗曰

吉人相遇本合同,况有持谋天水翁;

人力不劳公论协,事成功倍笑谈中。

【关帝灵签现代白话文解签】

解曰

问合伙,那是一个好兆头。但不可忘记签诗所言,一切要“公”平,要“协”力,才会事半功倍。“管饱分金”的故事,是一个模范。

问谋事,有 望,出入皆宜。

问求财,可得。

问婚姻,可成。

问疾病,得医。

问行人,音信将到。

断曰

运势:居最高峰,唯惜福也,得意忘形,戒之记之。

家庭:年年添丁,世人讶之,尔修者也,珍惜此福。

财利:无所欲 为,押之得之,时运届至,宜储蓄之。

事业:吸四方财,此时正当,惟不可贪,方能保住。

升迁:平素之修,身心健全,今有享之,受之即安。

姻 缘:天作之合,必有好果,地连理枝,天比翼鸟。

考试:前辈效益,句句言中,贵人扶之,终可题榜。

健康:虽是恶疾,幸赖新技,一针定夺,留得 三叩。

远行:即可出也,唯途中耶,宜自小心,以防世景。

诉讼:以天理行,上苍安排,不必畏惧,退之心安。

失物:一时不慎,置于东方, 速寻去也,保全回也。

【关帝灵签传统版解签】

圣意

贵遇赵、讼即了、名亦成、病可疗、财有余、婚亦好、问信音、即刻到。

解曰

此签谋为和合。得遇贵人提携。凡事称意。不劳而成。必其人素为人所敬信。其事又为众所欣悦。是又恰遇机缘。一倡百和。谈笑中。事立而成功。岂非天人相应 。相时而动者乎。

释义

吉人。善人也。本和同。言吉人天相。遇合自亨也。持谋。犹言主谋。天水翁。指所遇贵人而言。或应天水赵姓。或应天水二字郡县地名。公论协。事合人心。人 心欢悦。是以不劳人力。自得水到渠成之妙。笑谈成功。所谓不言而信。无为而成者也。上吉何疑。

解签

所谓吉人自有天相,吉人处事本来就称心如意,而且得天独厚,能得到贵人相助,自己并不须花费多少力气,贵人为天水翁,指贵人应在有天或水字的地名。不须 花费心力,则能得到大众的认同且契合人心,得到事半功倍之效,而且在谈笑之中就得到成功,可说是天时、地利、人和之作,这是个必定会成功的佳运。

东坡解

与人谋合、况遇朝贵、援手提携、事皆称意。勿劳余力、成就甚易、出入皆宜、吉无不利。

碧仙注

作事而今迥不同、主谋全得贵人功、蒲帆能趁东风便、万里蓬莱咫尺通。

【占验】

一人作县官,被论。占此后,赖阖城绅士力保留任。应在第三句“人力不劳公论协”也。

又同治丁卯(1867年)科,晋江謄录书,占所謄诸生谁是榜上人。迨出榜,惟一陈姓乳名吉字。故签语明以“吉”中两字也。

【相关故事】

管、鲍分金

春秋,管仲与鲍叔未仕时,同为贾,分金,仲多自与,鲍叔知其贫,不以为贪。后鲍叔为齐桓公大夫,竟荐仲为齐相,佐桓公尊周攘夷,霸诸侯,一匡天下。管仲尝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注释

(huáng)如簧语:形容女子的声音美妙动听,有如音乐。

鉴赏

  “天生百种愁”,词一开头,就将胸中万斛愁情,喷薄而出,这也是和花间委婉含蓄的抒情风格所不同的。愁本胸中,怎么会挂斜阳树呢?这句看似无理的话,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趋近极致的感情,亦有所本。境界相对静止,没有强烈的动词,写的是所思之人远山外,词人举目远望,唯见斜阳照处,烟雾迷茫,绿树青山,好似披挂着满树愁绪。词人触景生情,于是就产生这种形似无理、实却情深的语言。

  “绿叶”二句承上语意,描写词人所见景物:树上绿叶,树下芳草,还有那飞舞其间的啼莺,都是当时的景致。由于词发端情绪激越,至此则略一顿挫,节奏上趋于舒缓和平稳。就词意而言,说的是先以愁人之眼观树,遂觉满树愁情,而今冷静观察,才知树自为树,人自为人。“自得春”三字,下得极妙。绿树芳草,欣欣向荣;黄莺当春,自鸣得意,与人邈不相涉,唯达其理者体其情也。这里虽宕开一笔,但却使词有了更深的意味。

  下片开始具体写所愁的内容:“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从这两句看,主人公怀念的是一位绝色佳人。此词,由于笔墨有限,不能对佳人之美作细致的描绘,往往只是拣最传神的地方点染几笔;这位佳人轻盈的步履、美妙的声音,一直萦回主人翁的胸臆。因被重重叠叠的山峦所遮断,佳人亿而不见,便产生难以排解的愁怨。这两句既与起首二句相映射,也逗引起结尾二句,为实写。

  结尾两句“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是用借喻手法来写愁。徐俯这里是说,愁自外面向主体袭来,要借客体的力量把它挡住。他用山来构成重重叠叠的屏障,企图阻挡忧愁的侵袭;然而仍然阻挡不住,则愁之深重,更加可想而知了。愁的来路为何和山有关,盖因所思之人斜阳外、山那边,这里是照应开头。起首以树比愁,结尾以山遮愁,前后照应,浑然一体。这个借喻新奇工巧,历来为人所称道。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