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灵签 第十八签 乙辛 中平
诗曰
知君指拟是空华,底事茫茫未有涯;
牢把脚根踏实地,善为善应永无差。
【关帝灵签现代白话文解签】
解曰
不宜妄意求谋,空自指拟,应该自我反省,改过向善,自然转凶为吉,而受上天的保佑。
断曰
运势:平凡之途,有财可得,暂之满足,来春好转。
家庭:善人善心,隆昌捷径,修吾身心,必有旺时。
财利:平稳踏实,必有收获,不宜贪婪,否则害已。
事业:目下事业,押对局势,不宜贪之,方可守之。
升迁:唯调吾身,以备战斗,方可平安,必有所获。
姻缘:曰久见诚,一举一动,详察之后,可定盟也。
考试:有心打铁,铁必成钢,君天资平,奋勉取冠。
健康:择华陀医,庸医误人,不可不知,选对治痊。
远行:目下不宜,因气候劣,地崩土裂,伤身防之。
诉讼:虽是理智,小人之心,不可小觑,终获平反。
失物:西南之向,去探之也,必有所获,不妨试之。

【关帝灵签传统版解签】
圣意
名利难、终则有、病祷神、讼勿问、行人迟、事难就、且向善、祈福佑。
解曰
此签不宜妄意求谋。有名无实。只是空华。何用贪痴不已。不如按部就班。脚踏实地行去。内存善心。外行善事。将来自有善报。较之无益之求不已远乎。
释义
空华。谓若镜花水月。有影无形。可望而不可即也。未有涯。谓妄念无底止也。脚踏实地。谕令舍妄即真。去非就是。一味稳步徐行。庶乎所为皆善。自得善报。永无差。谓感应不爽也。由是科名遂心。财利称意。子嗣获吉。皆可操券而获矣。占者消凶集庆。急自修省。
解签
现在所想的美好景象,都是虚空的,而且是不切实际的,如果再一味地空想,将使自己陷入无底的深渊,倒不如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踩稳,忘却过去的空想,多做善事,自然会有好的回报。此签表示目前还是耕耘的阶段,或许会很辛苦,但累积汗水,自会收获甜美的果实,只要一心向善,方向就不会错。
东坡解
作事未成、空自指拟、且宜缓图、急则损己。更宜向善、祷神求安、转祸为福、可免多端。
碧仙注
本分安常到处谐、亏为妄想便生灾、财源未遂徒劳力、且宜向善保亨来。
【占验】
一道人遇寇,欲趋避,占此。潜隐草庐中,得脫去。是应“脚根”一句。
又一人被讼,占此。有司公出,不得归結。是应“底事”一句。
又一生占此,秋闱不中,是应第二句。
【相关故事】
孟尝君招贤
战国 孟尝君,姓田名文。尝谓其父田嬰曰:“家累万金,门下不見一贤者。”后其父卒,孟尝君立在落(路),招致诸侯宾客及亡(逃亡)人,有罪者皆归焉。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傾天下之士。其时,门下食客数千,无分贵贱,一与交等。
注释
(huáng)如簧语:形容女子的声音美妙动听,有如音乐。
鉴赏
“天生百种愁”,词一开头,就将胸中万斛愁情,喷薄而出,这也是和花间委婉含蓄的抒情风格所不同的。愁本胸中,怎么会挂斜阳树呢?这句看似无理的话,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趋近极致的感情,亦有所本。境界相对静止,没有强烈的动词,写的是所思之人远山外,词人举目远望,唯见斜阳照处,烟雾迷茫,绿树青山,好似披挂着满树愁绪。词人触景生情,于是就产生这种形似无理、实却情深的语言。
“绿叶”二句承上语意,描写词人所见景物:树上绿叶,树下芳草,还有那飞舞其间的啼莺,都是当时的景致。由于词发端情绪激越,至此则略一顿挫,节奏上趋于舒缓和平稳。就词意而言,说的是先以愁人之眼观树,遂觉满树愁情,而今冷静观察,才知树自为树,人自为人。“自得春”三字,下得极妙。绿树芳草,欣欣向荣;黄莺当春,自鸣得意,与人邈不相涉,唯达其理者体其情也。这里虽宕开一笔,但却使词有了更深的意味。
下片开始具体写所愁的内容:“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从这两句看,主人公怀念的是一位绝色佳人。此词,由于笔墨有限,不能对佳人之美作细致的描绘,往往只是拣最传神的地方点染几笔;这位佳人轻盈的步履、美妙的声音,一直萦回主人翁的胸臆。因被重重叠叠的山峦所遮断,佳人亿而不见,便产生难以排解的愁怨。这两句既与起首二句相映射,也逗引起结尾二句,为实写。
结尾两句“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是用借喻手法来写愁。徐俯这里是说,愁自外面向主体袭来,要借客体的力量把它挡住。他用山来构成重重叠叠的屏障,企图阻挡忧愁的侵袭;然而仍然阻挡不住,则愁之深重,更加可想而知了。愁的来路为何和山有关,盖因所思之人斜阳外、山那边,这里是照应开头。起首以树比愁,结尾以山遮愁,前后照应,浑然一体。这个借喻新奇工巧,历来为人所称道。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