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灵签第53签:刘备招亲 吉凶宫位:中签子宫
诗曰:失意番成得意时。龙吟虎啸两相宜。青天自有通霄路。许我功名再有期。
诗意:此卦龙吟虎啸之象。凡事顺意有望也。
解曰:教去即去。自有亨通。到头必制。立地可谋。
详解:从前的失意已转变为得意,犹如龙吟虎啸两相得宜;平步青云、大道亨通的日子终将会来临,届时盼望的功名利禄必然也能如愿以偿。 教去即去,教住即住,口有亨通,到头必利。此签龙吟虎啸之象,凡事求谋吉昌。 本签为龙吟虎啸之象也。凡事谋略之。吉昌者也。失意翻成得意时。黑暗之去也黎明至。光明也。于是青云中有路。终于到。天神允我功名可期。易言之。教去即去教。住即住口有亨通到头必利者。一片虔诚祈保之。必有帮助于君尔。 此签有”收放自如”之意。提醒当事人,凡事适度地拿捏分寸。有时人往往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刻意保持身段,却因此放不开,说话做事也相对地被局限。有时人却因为太过随性,反而变成我行我素,又会让人觉得放肆且不知礼法。其实该严肃时就要严肃,不要仍然嘻皮笑脸、东张西望,会让人觉得举止轻浮、三心二意。该放松时就要放松,不要一昧墨守成规、过于拘谨,又会让人觉得难以相处、不知变通。应视情况场合,调整本身的行为举止。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
仙机:家宅:不安。自身:欠吉。(先凶后吉)。求财:中平。交易:难。婚姻:成就。六甲:祈保。行人:至。田蚕:五分。六畜:损。寻人:至。公讼:和。移徙:吉。失物:见。疾病:安。山坟:吉。
观音灵签第53签:整体解签
因遇害反得利。因无心,反得益。不管遇到的是龙般的巨大或虎般的可怕,都当勇敢的去面对。第三句:若能如此,则能有益。
本签精髓:有惊无险,因祸得福。越挫越勇,越困越发。
凡事做事: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时受害反得利。因此,当机缘来时,不必畏惧,勇敢的面对吧!
爱情婚姻:一时虽失意,前景则可期,因困反得利,势必结连理。
工作求职 创业事业:虽逢遇阻碍,此乃推升力,经营既有道,荣景必可期。
考试竞赛 升迁竞选:即使虎当前,亦当勇猛去,尽心经营他,光荣耀门庭。
投资理财:市况虽低迷,厚利看勇气,久套商场中,有朝得大利。
经商生意:经商谋福利,初期不尽意,坚持此门路,必有好商机。
房地交易:是否可买卖,前途又如何,一时有损伤,来日笑呵呵。
治病健康:此病问前途,是否可疗愈,勇敢而面对,平安体更健。
转换变更:受困求转变,君当现地对,迎接逆碍境,过关反大幸。
求孕求子:怀孕问前途,初期有困境,求天祈保佑,过境得安宁。
官司诉讼:挨告不要怕,勇敢去面对,先遇逢挫难,而后能通关。
寻人寻物:失物若欲回,辛苦去寻找,虽逢遇困难,而后能找回。
远行出国:远地求发展,初始有困难,迎接综挑战,功名能靠岸。
签诗故事一❃ 刘备招亲
赤壁之战后,孙权急欲夺回被刘备用计取得的荆州,便用周瑜之计,假称要将妹妹孙仁许配给刘备,实则欲将刘备押为人质以索取荆州。
诸葛亮窥破周瑜的计谋后,便将写有计策的锦囊交给保护刘备前往东吴的赵云,赵云依照锦囊上的计策故意大张旗鼓,使吴国太(孙权的爸爸)知晓招亲之事。吴国太因爱护女儿,不愿随便决定女儿的终身大事,因而斥责孙权对妹妹无情,并提出要在甘露寺亲自鉴定刘备是否配得上女儿。吴国太见到刘备后,对刘备大加赞赏,并力主刘备与女儿的婚事,刘备因而顺利与孙夫人结为夫妻。
后来刘备与孙夫人一同逃回荆州,此后孙权想趁刘备攻取益州之时偷袭荆州,却被担心女儿安危的吴国太阻止。
话说:“周瑜妙计高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刘备因害得利)
签诗故事二❃ 王景略扪虱谈兵
王猛(325--375)十六国时期前秦的著名政治家。字景略,北海剧(今寿光东南)人。出身贫寒,以卖畚箕为业。志向远大,勤奋好学,熟读兵书。
桓温攻长安入关时,王猛穿着粗毛的衣服而到达,一面谈论当世之事,又抓着衣服上的虱子而谈,旁若无人。令桓温大惊,拜为军谋祭酒。
(形容处事态度从容不迫,若无其事,反而能成事。——无心胜有心)
注释
(huáng)如簧语:形容女子的声音美妙动听,有如音乐。
鉴赏
“天生百种愁”,词一开头,就将胸中万斛愁情,喷薄而出,这也是和花间委婉含蓄的抒情风格所不同的。愁本胸中,怎么会挂斜阳树呢?这句看似无理的话,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趋近极致的感情,亦有所本。境界相对静止,没有强烈的动词,写的是所思之人远山外,词人举目远望,唯见斜阳照处,烟雾迷茫,绿树青山,好似披挂着满树愁绪。词人触景生情,于是就产生这种形似无理、实却情深的语言。
“绿叶”二句承上语意,描写词人所见景物:树上绿叶,树下芳草,还有那飞舞其间的啼莺,都是当时的景致。由于词发端情绪激越,至此则略一顿挫,节奏上趋于舒缓和平稳。就词意而言,说的是先以愁人之眼观树,遂觉满树愁情,而今冷静观察,才知树自为树,人自为人。“自得春”三字,下得极妙。绿树芳草,欣欣向荣;黄莺当春,自鸣得意,与人邈不相涉,唯达其理者体其情也。这里虽宕开一笔,但却使词有了更深的意味。
下片开始具体写所愁的内容:“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从这两句看,主人公怀念的是一位绝色佳人。此词,由于笔墨有限,不能对佳人之美作细致的描绘,往往只是拣最传神的地方点染几笔;这位佳人轻盈的步履、美妙的声音,一直萦回主人翁的胸臆。因被重重叠叠的山峦所遮断,佳人亿而不见,便产生难以排解的愁怨。这两句既与起首二句相映射,也逗引起结尾二句,为实写。
结尾两句“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是用借喻手法来写愁。徐俯这里是说,愁自外面向主体袭来,要借客体的力量把它挡住。他用山来构成重重叠叠的屏障,企图阻挡忧愁的侵袭;然而仍然阻挡不住,则愁之深重,更加可想而知了。愁的来路为何和山有关,盖因所思之人斜阳外、山那边,这里是照应开头。起首以树比愁,结尾以山遮愁,前后照应,浑然一体。这个借喻新奇工巧,历来为人所称道。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