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灵签第50签:陶朱归五湖 吉凶宫位:中签亥宫
诗曰:五湖四海任君行。高挂帆蓬自在撑。若得顺风随即至。满船宝贝喜层层。
诗意:此卦顺风撑船之象。凡事皆顺大吉也。
解曰:自在休悠。不须着力。财禄重重。无不欣美。
详解:五湖四海都可以驾船遨游,扬起风帆稳住船舵;所到之处皆能得到顺风相送,船上满满的收获令人欢心喜悦。 自在优游,不须着力,财源重重,无不惟悦。此签顺风行船之象,凡事和合大吉。 本签曰。五湖四海尽行船。高挂风帆把舵坚。如三宝太监。郑和之行之于南洋也。只要把舵牢住。必可扬德威于异域者。为顺风行船之象。凡事和合大吉者。虽大吉之签。百事兴。唯必留心正应。反应之不同。易言之。本签者自在优游。不须着力。财源重重。无不惟悦者。 此签有”友善关怀”之意。提醒当事人,互助互动。即使本身事情再多、再忙,也不能忽略了与周遭旁人跟亲朋好友间的联系交流。透过本身发自于内心的真挚恳切,旁人必能感受到善意与温暖。这种内心的真实感受,胜过外在的一切有形物质。凡事由本身做起,藉由诚恳的表达与关心,自己与他人之间,在无形中也递增了互信互助的情谊,因此而更加团结、更加和谐。
仙机:家宅:利。自身:吉(待运至)。求财:利西。交易:宜迟。婚姻:不合。六甲:安。行人:阻。田蚕:秋利。六畜:春旺。寻人:至。公讼:亏。移徙:守旧。失物:西方。疾病:解。山坟:南利。
观音灵签第50签:整体解签
喻四处发展。顺意的发挥并把持的很好。幸运的又有和风相送。以致所求能如愿。
本签精髓:一帆风顺,直抵目地。
凡事做事:各种谋求,当以广度发展,并且坚守经营的好情操,依此而作,则能有美好的成果。事之衰败,在于失去节度,尤其在顺境之下,时人更容易因此失去操守,因此,若想维持长久的美景,当要严守纪律,切记之。
爱情婚姻:若欲求姻缘,此缘不费力,千里来相会,一切都自然。仪者欲追求,求之自然得,交时当安己,切忌任性行。若欲求连理,互动当节礼,尊重对方意,再议进礼堂。若爱临分离,因为任性故,恭敬与关爱,挽回好拍档。
工作求职 创业事业:工作在何方,四处去寻求,安分经营他,来日能发达。事业问前程,坚持好原则,更有顺风送,获利满船舶。
考试竞赛 升迁竞选:竞试问成果,四处与应考,任君力发挥,终能登金榜。若欲得升迁,坚守处世则,若得贵人助,升迁更加分。
投资理财:投资欲得利,风险必分散,进出有原则,收获能得意。
经商生意:四处去营商,坚守操作方,又逢好机缘,获利响当当。
房地交易:欲求买卖主,四处张广告,在此顺风下,成交又获利。
治病健康:若欲疗此病,全面检病因,幸得良医到,康复必可期。
转换变更:现今正帆顺,何必求变更,坚持原路线,直达云梦乡。
求孕求子:若欲求生男,行善与积德,待人当慷慨,此即生男方。
官司诉讼:官司运如何,有讼必有损,不颂最高明,被颂最不该。
寻人寻物:失物在哪里,四处广搜寻,莫忘西方行,若此失物回。
远行出国:出国欲远行,前途尽光明,守律尽发挥,前景亮晶晶。
签诗故事一❃ 陶朱归五湖(范蠡归湖)
春秋时代,范蠡,字少伯,又名鸱夷子皮或陶朱公。
当时吴国和越国发生战争,吴国灭了越国。范蠡与文种,为越王勾践拟定兴越灭吴计画。范蠡亲自跋山涉水,在薴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献给吴王,以“美人计”,里应外合又灭了吴国。
等到消灭吴国功成名就后,范蠡知深知勾践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遂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没有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签诗故事二❃ 三宝太监下西洋
公元1405年,明朝永乐三年,明成祖命三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船队,展开下西洋的壮举。船队有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往后二十八年间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打通了中国和东南亚、印度洋、阿拉伯地区的海上交通,拜访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二、三十个国家,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相互了解。
比起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了八十七年,这是人类航海史上,相当璀璨的一页。
注释
(huáng)如簧语:形容女子的声音美妙动听,有如音乐。
鉴赏
“天生百种愁”,词一开头,就将胸中万斛愁情,喷薄而出,这也是和花间委婉含蓄的抒情风格所不同的。愁本胸中,怎么会挂斜阳树呢?这句看似无理的话,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趋近极致的感情,亦有所本。境界相对静止,没有强烈的动词,写的是所思之人远山外,词人举目远望,唯见斜阳照处,烟雾迷茫,绿树青山,好似披挂着满树愁绪。词人触景生情,于是就产生这种形似无理、实却情深的语言。
“绿叶”二句承上语意,描写词人所见景物:树上绿叶,树下芳草,还有那飞舞其间的啼莺,都是当时的景致。由于词发端情绪激越,至此则略一顿挫,节奏上趋于舒缓和平稳。就词意而言,说的是先以愁人之眼观树,遂觉满树愁情,而今冷静观察,才知树自为树,人自为人。“自得春”三字,下得极妙。绿树芳草,欣欣向荣;黄莺当春,自鸣得意,与人邈不相涉,唯达其理者体其情也。这里虽宕开一笔,但却使词有了更深的意味。
下片开始具体写所愁的内容:“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从这两句看,主人公怀念的是一位绝色佳人。此词,由于笔墨有限,不能对佳人之美作细致的描绘,往往只是拣最传神的地方点染几笔;这位佳人轻盈的步履、美妙的声音,一直萦回主人翁的胸臆。因被重重叠叠的山峦所遮断,佳人亿而不见,便产生难以排解的愁怨。这两句既与起首二句相映射,也逗引起结尾二句,为实写。
结尾两句“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是用借喻手法来写愁。徐俯这里是说,愁自外面向主体袭来,要借客体的力量把它挡住。他用山来构成重重叠叠的屏障,企图阻挡忧愁的侵袭;然而仍然阻挡不住,则愁之深重,更加可想而知了。愁的来路为何和山有关,盖因所思之人斜阳外、山那边,这里是照应开头。起首以树比愁,结尾以山遮愁,前后照应,浑然一体。这个借喻新奇工巧,历来为人所称道。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