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huáng)如簧语:形容女子的声音美妙动听,有如音乐。
圣治法唐虞,明良协典谟。股肱隆委任,声教务覃敷。
五岭承天眷,三台耀斗枢。九重申简命,多士仰鸿儒。
閒气钟蚕僰,清风溯马湖。尚书诒燕翼,继体执金吾。
报国惟忠孝,传家有范模。文孙绳祖武,国士起天衢。
释褐琼林宴,传胪玉殿趋。木天凭起草,渠阁属操觚。
道德踪伊雒,文章绍董狐。两衔丹凤诏,重佩玉麟符。
丙岁持衡鉴,秋闱起滞濡。重离欣继照,万汇快昭苏。
返命天颜喜,闻风物望孚。居诸俄十稔,往复载前驱。
士习由师帅,文风赖植扶。輶轩专节钺,冰檗绝苞苴。
憩茇留棠荫,旬宣极海隅。殷雷争启蛰,合浦罕遗珠。
藉藉驰清誉,谦谦逊硕肤。咨询穷草泽,拂拭遍泥涂。
两返巡方棹,言寻出世徒。维舟问农圃,戒仆却传呼。
握手怜僧老,谈心到日晡。交从文字密,禅爱性情孤。
我本同枯木,生涯但守株。披来三事衲,赢得半生愚。
天上青骢马,山中白首猪。云泥随去住,车笠且须臾。
知有重来约,宁忘去路迂。明朝到韶石,曾记大通无。
(huáng)如簧语:形容女子的声音美妙动听,有如音乐。
“天生百种愁”,词一开头,就将胸中万斛愁情,喷薄而出,这也是和花间委婉含蓄的抒情风格所不同的。愁本胸中,怎么会挂斜阳树呢?这句看似无理的话,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趋近极致的感情,亦有所本。境界相对静止,没有强烈的动词,写的是所思之人远山外,词人举目远望,唯见斜阳照处,烟雾迷茫,绿树青山,好似披挂着满树愁绪。词人触景生情,于是就产生这种形似无理、实却情深的语言。
“绿叶”二句承上语意,描写词人所见景物:树上绿叶,树下芳草,还有那飞舞其间的啼莺,都是当时的景致。由于词发端情绪激越,至此则略一顿挫,节奏上趋于舒缓和平稳。就词意而言,说的是先以愁人之眼观树,遂觉满树愁情,而今冷静观察,才知树自为树,人自为人。“自得春”三字,下得极妙。绿树芳草,欣欣向荣;黄莺当春,自鸣得意,与人邈不相涉,唯达其理者体其情也。这里虽宕开一笔,但却使词有了更深的意味。
下片开始具体写所愁的内容:“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从这两句看,主人公怀念的是一位绝色佳人。此词,由于笔墨有限,不能对佳人之美作细致的描绘,往往只是拣最传神的地方点染几笔;这位佳人轻盈的步履、美妙的声音,一直萦回主人翁的胸臆。因被重重叠叠的山峦所遮断,佳人亿而不见,便产生难以排解的愁怨。这两句既与起首二句相映射,也逗引起结尾二句,为实写。
结尾两句“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是用借喻手法来写愁。徐俯这里是说,愁自外面向主体袭来,要借客体的力量把它挡住。他用山来构成重重叠叠的屏障,企图阻挡忧愁的侵袭;然而仍然阻挡不住,则愁之深重,更加可想而知了。愁的来路为何和山有关,盖因所思之人斜阳外、山那边,这里是照应开头。起首以树比愁,结尾以山遮愁,前后照应,浑然一体。这个借喻新奇工巧,历来为人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