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略了内在的真正需求,就会被外在的环境和境遇所束缚。心灵被无尽的贪、嗔、痴、疑所缠绕,从而深陷痛苦之中。要从这种自苦的心态中解脱出来,就需要做到:一、看淡身外的遭际,放下心中对有的执著。想要从一种遭际中出来,我们就要学会将过往的一切都放下,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放,最后就能不再执著于有,无我就能无苦。二、关注内心的需求,将向外占有和追求的脚步收回来,多花点心思满足精神层面的需要。精神获得了满足,自然不会有多余的欲求,也就不会在追逐中心力交瘁,身富而心贫。三、以空无包容来扩大自我。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心苦,是因为心中有太多计较,是因为过度的占有,导致自我生存的空间太过狭隘。放大心量,就能同时容纳喜怒哀乐而不失平常心。四、一帆风顺时,懂得适可而止。做事要有回头的心态,若一心只知道往前冲,则很有可能逾越规范,误入歧途,最后掉进苦海,赔上自己一生的幸福。所以,要懂得回头,懂得在恰当的时候止步。五、遇到困境不怨天不尤人。要将苦难当成生命中理所当然的遭遇,时刻怀着自作自受的心态,安然接受。六、不纠结于福祸,学会自我安乐。求福避祸是人的天性,然而古人说福祸相倚,只想求福而不愿遇祸是不现实的,刻意避祸的心态正是痛苦的来源之一。我们不应将祸福分得那么清楚,而要在祸福不断转化的过程中从内心生发出安适和喜悦,这样才能从苦的纠结中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