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huáng)如簧语:形容女子的声音美妙动听,有如音乐。
扪壁缒龙湾,金沙砺齿齿。骇景动怖人,先令耳目死。
巨犼天关蹲,不肯掉回尾。凿隙如两眸,其神注千里。
披茑测下深,冻云削为底。倏有万片花,片片拍风起。
上袂不可扑,透湿已及里。不知何代潮,蓄作石中髓。
祗园千百林,照浪动瑶蕊。西面当阳晖,赩翕自成紫。
林阴开海藏,天宝罗瑰诡。桑林浴日池,同此一源水。
纳之石牖虚,不直半觚视。倒入天孔光,如星落参觜。
仙籁琴敔交,玉韵佩珩委。轰阗作变声,出入杂鸮鬼。
难于金刚坚,终不受摧靡。不然积石门,尧时已先毁。
昔多投厓人,谓身供佛使。岂真凡肉躯,其生愧羊豕。
气馁难止留,言旋及残晷。蹴烟踰断梁,寸心战秋苇。
(huáng)如簧语:形容女子的声音美妙动听,有如音乐。
“天生百种愁”,词一开头,就将胸中万斛愁情,喷薄而出,这也是和花间委婉含蓄的抒情风格所不同的。愁本胸中,怎么会挂斜阳树呢?这句看似无理的话,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趋近极致的感情,亦有所本。境界相对静止,没有强烈的动词,写的是所思之人远山外,词人举目远望,唯见斜阳照处,烟雾迷茫,绿树青山,好似披挂着满树愁绪。词人触景生情,于是就产生这种形似无理、实却情深的语言。
“绿叶”二句承上语意,描写词人所见景物:树上绿叶,树下芳草,还有那飞舞其间的啼莺,都是当时的景致。由于词发端情绪激越,至此则略一顿挫,节奏上趋于舒缓和平稳。就词意而言,说的是先以愁人之眼观树,遂觉满树愁情,而今冷静观察,才知树自为树,人自为人。“自得春”三字,下得极妙。绿树芳草,欣欣向荣;黄莺当春,自鸣得意,与人邈不相涉,唯达其理者体其情也。这里虽宕开一笔,但却使词有了更深的意味。
下片开始具体写所愁的内容:“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从这两句看,主人公怀念的是一位绝色佳人。此词,由于笔墨有限,不能对佳人之美作细致的描绘,往往只是拣最传神的地方点染几笔;这位佳人轻盈的步履、美妙的声音,一直萦回主人翁的胸臆。因被重重叠叠的山峦所遮断,佳人亿而不见,便产生难以排解的愁怨。这两句既与起首二句相映射,也逗引起结尾二句,为实写。
结尾两句“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是用借喻手法来写愁。徐俯这里是说,愁自外面向主体袭来,要借客体的力量把它挡住。他用山来构成重重叠叠的屏障,企图阻挡忧愁的侵袭;然而仍然阻挡不住,则愁之深重,更加可想而知了。愁的来路为何和山有关,盖因所思之人斜阳外、山那边,这里是照应开头。起首以树比愁,结尾以山遮愁,前后照应,浑然一体。这个借喻新奇工巧,历来为人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