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huáng)如簧语:形容女子的声音美妙动听,有如音乐。
象阙金台际,瑶池紫气中。百年开盛业,一代产豪雄。
鹤发游湟水,龙门揖巨公。得闻祥瑞略,喜载碧丝筒。
孟母何多让,陶门事即同。鸡声方啧啧,春日正融融。
世职金堂峻,朝天玉佩丰。武貔霜戟冷,文德紫貂崇。
日月山河迥,风沙朔漠通。艰难臣节在,珍重阮途穷。
箕尾骑能上,龙髯挽易工。菱花鸾影瘦,噩梦燕巢空。
举案人何在,提孤手未慵。茹荼心独苦,磨玉意难蒙。
四翮双雏奋,孤旌两叔巃。严师虚位久,慈母断机功。
银印闽山白,斑衣庾岭红。半生松柏操,万里水云朦。
道合湟民戴,恩知母训隆。德濡方缓缓,智略定悤悤。
乙丙烽烟扰,城楼雾露笼。三光难变色,一郡足持戎。
子母蚨飞外,安危泪独浓。掌中看爱子,气直跨飞虹。
已见投醪饮,还闻杕杜风。恰当称上寿,允矣协丝桐。
五福看成六,诸孙抚更丛。紫榴开午月,雪地数归鸿。
石脑来蓬岛,金丹出绛宫。云璈声自远,欢喜绕帘栊。
(huáng)如簧语:形容女子的声音美妙动听,有如音乐。
“天生百种愁”,词一开头,就将胸中万斛愁情,喷薄而出,这也是和花间委婉含蓄的抒情风格所不同的。愁本胸中,怎么会挂斜阳树呢?这句看似无理的话,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趋近极致的感情,亦有所本。境界相对静止,没有强烈的动词,写的是所思之人远山外,词人举目远望,唯见斜阳照处,烟雾迷茫,绿树青山,好似披挂着满树愁绪。词人触景生情,于是就产生这种形似无理、实却情深的语言。
“绿叶”二句承上语意,描写词人所见景物:树上绿叶,树下芳草,还有那飞舞其间的啼莺,都是当时的景致。由于词发端情绪激越,至此则略一顿挫,节奏上趋于舒缓和平稳。就词意而言,说的是先以愁人之眼观树,遂觉满树愁情,而今冷静观察,才知树自为树,人自为人。“自得春”三字,下得极妙。绿树芳草,欣欣向荣;黄莺当春,自鸣得意,与人邈不相涉,唯达其理者体其情也。这里虽宕开一笔,但却使词有了更深的意味。
下片开始具体写所愁的内容:“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从这两句看,主人公怀念的是一位绝色佳人。此词,由于笔墨有限,不能对佳人之美作细致的描绘,往往只是拣最传神的地方点染几笔;这位佳人轻盈的步履、美妙的声音,一直萦回主人翁的胸臆。因被重重叠叠的山峦所遮断,佳人亿而不见,便产生难以排解的愁怨。这两句既与起首二句相映射,也逗引起结尾二句,为实写。
结尾两句“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是用借喻手法来写愁。徐俯这里是说,愁自外面向主体袭来,要借客体的力量把它挡住。他用山来构成重重叠叠的屏障,企图阻挡忧愁的侵袭;然而仍然阻挡不住,则愁之深重,更加可想而知了。愁的来路为何和山有关,盖因所思之人斜阳外、山那边,这里是照应开头。起首以树比愁,结尾以山遮愁,前后照应,浑然一体。这个借喻新奇工巧,历来为人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