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学论坛
易不是卜筮书,也不是哲学书,什么书都不是,那总得有个说法吧!
易经究竟是个什么书?按其内容性质,本人以为应定义为一部专为揭示宇宙万事万物生成变化的根本原因及其规律的著作!有问这该归入何类科学,不还是属于哲学吗?
这又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难题。看问题须看实质,什么是科学的实质?现代的学术分类即为所谓的科学,科学与易学是绝然区别的两种概念,不能混淆。何谓科学?分门别类的、越分越繁的学问,其学主要对象为有形质为枝节,可谓枝节之学(暂名);而易学则非是,不属于任何门类,它是穷究根本的、越究越简的学问,其学主要对象为无形质为根本,可谓本根之学(暂名)。因此易经在科学界那里没有户口,哪一门类都对不上,硬要安上一个必错,就不伦不类不成其为易学。这也正是所以不能妄断其为卜筮书的主要原因。
再来看这个定义即“揭示宇宙万事万物生成变化的根本原因及其规律”,首先,它不属于任何科学所划分的门类,但却包含所有门类无遗,一切事物皆有它的生成变化原因与规律,无一不有,有必在其内。易经可以说不是哲学然也包括哲学,可以说不是天文学然也包括天文,可以说不是人体科学然也包括人体,······总之它什么都不是而又什么都是、什么都有,这就是易经,易经的真实本来。
其次,这个定义完全与易的本根之学意义一致,本根即万事万物的终极原因,易经正是具有揭示这个终极原因功能的著作,因此它的内容涵盖宇宙万物,囊括一切,归入那个门类都是对易经的贬损轻蔑和曲解。
五行是我国古代哲学理论,属于古人对物质的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范畴。“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类事物,“行”是运动。 这个学说是以五行的属性,运用“相生”,
《 周易》是一本书的名字,又叫《易经》。其实这本书既不叫《周易》,也不叫《易经》,它就叫《易》。据说夏、商、周三代,每个朝代都有一本叫《易》的书,为了区别起见,
中医养生接受了《周易》这一哲学思想,提出了“不妄作劳”的养生观点。《内经》曰:“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