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喻凫

唐代方干

知心似古人,岁久分弥亲。离别波涛阔,留连槐柳新。

蟆陵寒贳酒,渔浦夜垂纶。自此星居后,音书岂厌频。

旅次钱塘

唐代方干

此地似乡国,堪为朝夕吟。云藏吴相庙,树引越山禽。

潮落海人散,钟迟秋寺深。我来无旧识,谁见寂寥心。

送喻坦之下第还江东

唐代方干

文战偶未胜,无令移壮心。风尘辞帝里,舟楫到家林。

过楚寒方尽,浮淮月正沈。持杯话来日,不听洞庭砧。

听新蝉寄张昼

唐代方干

细声频断续,审听亦难分。仿佛应移处,从容却不闻。

兰栖朝咽露,树隐暝吟云。莫遣乡愁起,吾怀只是君。

客行

唐代方干

藕叶缀为衣,东西泣路岐。乡心日落后,身计酒醒时。

触目多添感,凝情足所思。羁愁难尽遣,行坐一低眉。

残秋送友

唐代方干

早为千里别,况复是秋残。木叶怨先老,江云愁暮寒。

交情如水淡,离酒泛杯宽。料想还家后,休吟行路难。

冬日

唐代方干

烧火掩关坐,穷居客访稀。冻云愁暮色,寒日淡斜晖。

穿牖竹风满,绕庭云叶飞。已嗟周一岁,羁寓尚何依。

晓角

唐代方干

画角吹残月,寒声发戍楼。立霜嘶马怨,攒碛泣兵愁。

燕雁鸣云畔,胡风冷草头。罢闻三会后,天迥晓星流。

送卢评事东归(一作戴叔伦诗,题云送友人东归)

唐代方干

万里杨柳色,出关随故人。轻烟覆流水,落日照行尘。

积梦江湖阔,忆家兄弟贫。裴回灞亭上,不语共伤春。

新秋独夜寄戴叔伦

唐代方干

遥夜独不卧,寂寥庭户中。河明五陵上,月满九门东。

万里亲朋散,故园沧海空。归怀正南望,此夕起秋风。

送沛县司马丞之任

唐代方干

举酒一相劝,逢春聊尽欢。羁游故交少,远别后期难。

路上野花发,雨中青草寒。悠悠两都梦,小沛与长安。

忆故山

唐代方干

旧山长系念,终日卧边亭。道路知已远,梦魂空再经。

秋泉凉好引,乳鹤静宜听。独上高楼望,蓬身且未宁。

朔管

唐代方干

寥寥落何处,一夜过胡天。送苦秋风外,吹愁白发边。

望乡皆下泪,久戍尽休眠。寂寞空沙晓,开眸片月悬。

冬夜泊僧舍

唐代方干

江东寒近腊,野寺水天昏。无酒能消夜,随僧早闭门。

照墙灯焰细,著瓦雨声繁。漂泊仍千里,清吟欲断魂。

白艾原客

唐代方干

原上桑柘瘦,再来还见贫。沧州几年隐,白发一茎新。

败叶平空堑,残阳满近邻。闲言说知己,半是学禅人。

赠功成将

唐代方干

定难在明略,何曾劳战争。飞书谕强寇,计日下重城。

深雪移军夜,寒笳出塞情。苦心殊易老,新发早年生。

赠许牍山人

唐代方干

才子醉更逸,一吟倾一觞。支颐忍有得,摇笔便成章。

王粲实可重,祢衡争不狂。何时应会面,梦里是潇湘。

赠江南僧

唐代方干

忘机室亦空,禅与沃州同。唯有半庭竹,能生竟日风。

思山海月上,出定印香终。继后传衣者,还须立雪中。

暮冬书怀呈友人(一作喻凫诗)

唐代方干

空为梁甫吟,谁竟是知音。风雪生寒夜,乡园来旧心。

沧江孤棹迥,白阁一钟深。君子久忘我,此怀甘自沈。

采莲

唐代方干

采莲女儿避残热,隔夜相期侵早发。指剥春葱腕似雪,

画桡轻拨蒲根月。兰舟尺速有输赢,先到河湾赌何物。

再题路支使南亭

唐代方干

行处避松兼碍石,即须门径落斜开。爱邀旧友看渔钓,

贪听新禽驻酒杯。树影不随明月去,溪声常送落花来。

嘉兴许明府

唐代方干

檇李转闻风教好,重门夜不上重关。腰悬墨绶三年外,

身去青云一步间。勤苦字人酬帝力,从容对客问家山。

题越州袁秀才林亭

唐代方干

清邃林亭指画开,幽岩别派像天台。坐牵蕉叶题诗句,

醉触藤花落酒杯。白鸟不归山里去,红鳞多自镜中来。

题宝林山禅院

唐代方干

山捧亭台郭绕山,遥盘苍翠到山巅。岩中古井虽通海,

窟里阴云不上天。罗列众星依木末,周回万室在檐前。

卢卓山人画水

唐代方干

常闻画石不画水,画水至难君得名。海色未将蓝汁染,

笔锋犹傍墨花行。散吞高下应无岸,斜蹙东南势欲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