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十一首 其八

唐代李华

日照昆崙上,羽人披羽衣。乘龙驾云雾,欲往心无违。

此山在西北,乃是神仙国。灵气皆自然,求之不可得。

江州卧疾送李侍御歌

唐代李华

江沉沉兮雨凄凄,洲渚没兮玄云低,伤别心兮闻鼓鼙。

咏史十一首 其七

唐代李华

秦灭汉帝兴,南山有遗老。危冠揖万乘,幸得厌征讨。

当君逐鹿时,臣等已枯槁。宁知市朝变,但觉林泉好。

咏史十一首 其六

唐代李华

汉时征百粤,杨仆将楼船。幕府功未立,江湖已骚然。

岛夷非敢乱,政暴地仍偏。得罪因怀璧,防身辄控弦。

咏史十一首 其五

唐代李华

汉皇修雅乐,乘舆临太学。三老与五更,天王亲割牲。

一人调风俗,万国和且平。单于骤款塞,武库欲销兵。

杂诗六首 其三

唐代李华

甘酸不私人,元和运五行。生人受其用,味正心亦平。

爪牙相践伤,日与性命争。圣人不能绝,钻燧与炮烹。

杂诗六首 其一

唐代李华

黄钟叩元音,律吕更循环。邪气悖正声,郑卫生其间。

典乐忽涓微,波浪与天浑。嘈嘈鸱枭动,好鸟徒绵蛮。

杂诗六首 其二

唐代李华

玄黄与丹青,五气之正色。圣人端其源,上下皆有则。

齐侯好紫衣,魏帝妇人饰。女奴厌金翠,倾海未满臆。

江王太妃挽歌

唐代上官仪

黄鹤悲歌绝,椒花清颂馀。埃凝写邻镜,网结和扉鱼。

银消风烛尽,珠灭夜轮虚。别有南陵路,幽丛临叶疏。

八咏应制二首

唐代上官仪

启重帷,重帷照文杏。翡翠藻轻花,流苏媚浮影。

瑶笙燕始归,金堂露初晞。风随少女至,虹共美人归。

谢都督挽歌

唐代上官仪

漠漠佳城幽,苍苍松槚暮。鲁幕飘欲卷,宛驷悲还顾。

楚挽绕庐山,胡笳临武库。怅然郊原静,烟生归鸟度。

奉和颍川公秋夜

唐代上官仪

泬寥空色远,芸黄凄序变。涸浦落遵鸿,长飙送巢燕。

千秋流夕景,万籁含宵唤。峻雉聆金柝,层台切银箭。

酬薛舍人万年宫晚景寓直怀友

唐代上官仪

奕奕九成台,窈窕绝尘埃。苍苍万年树,玲珑下冥雾。

池色摇晚空,岩花敛馀煦。清切丹禁静,浩荡文河注。

寄江滔求孟六遗文

唐代刘昚虚

南望襄阳路,思君情转亲。偏知汉水广,应与孟家邻。

在日贪为善,昨来闻更贫。相如有遗草,一为问家人。

送韩平兼寄郭微

唐代刘昚虚

上客夜相过,小童能酤酒。即为临水处,正值归雁后。

前路望乡山,近家见门柳。到时春未暮,风景自应有。

寻东溪还湖中作

唐代刘昚虚

出山更回首,日暮清溪深。东岭新别处,数猿叫空林。

昔游有初迹,此路还独寻。幽兴方在往,归怀复为今。

登庐山峰顶寺

唐代刘昚虚

孤峰临万象,秋气何高清。天际南郡出,林端西江明。

山门二缁叟,振锡闻幽声。心照有无界,业悬前后生。

九日送人

唐代刘昚虚

海上正摇落,客中还别离。同舟去未已,远送新相知。

流水意何极,满尊徒尔为。从来菊花节,早已醉东篱。

越中问海客

唐代刘昚虚

风雨沧洲暮,一帆今始归。自云发南海,万里速如飞。

初谓落何处,永将无所依。冥茫渐西见,山色越中微。

海上诗送薛文学归海东

唐代刘昚虚

何处归且远,送君东悠悠。沧溟千万里,日夜一孤舟。

旷望绝国所,微茫天际愁。有时近仙境,不定若梦游。

奉寄彭城公

唐代李华

公子三千客,人人愿报恩。应怜抱关者,贫病老夷门。

寄从弟

唐代李华

眼病身亦病,浮生已半空。迢迢千里月,应与惠连同。

晚日湖上寄所思

唐代李华

与君为近别,不啻远相思。落日平湖上,看山对此时。

仙游寺(有龙潭穴、弄玉祠)

唐代李华

舍事入樵径,云木深谷口。万壑移晦明,千峰转前后。

嶷然龙潭上,石势若奔走。开拆秋天光,崩腾夏雷吼。

云母泉诗

唐代李华

晨登玄石岭,岭上寒松声。朗日风雨霁,高秋天地清。

山门开古寺,石窦含纯精。洞彻净金界,夤缘流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