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韬光望钱唐江

清代吴士玉

拔云缘危磴,邈若陵风飞。回首失绀宇,耸身但翠微。

连天起古烟,万竹相因依。碧色望不尽,步步娱清晖。

石屏歌为商丘先生作

清代吴士玉

群峰奔云涌座隅,下有烟艇浮江湖。是何淋漓足元气,得非米家海岳图。

细看乃是浑成一片石,天然妙迹非人摹。昔闻巧匠斫山骨,未闻山水粉绘生石肤。

桂殿秋 其一 和竹垞韵

清代陈祖绶

秋色好,在江干。捞虾船歇苇花看。雁行画出寥天字,书破残云觉月寒。

迎笑亭写望

清代翁照

满亭飞翠扑轻裾,大好风光画不如。数摺晚山迷橘树,一竿秋水上鲈鱼。

室藏乌喙人何在,舟载蛾眉事恐虚。转眼霸图销歇尽,而今赢得话樵渔。

蓑衣

清代翁照

记得寒江外,曾披上钓舟。烟波双鬓老,风雨一身秋。

戴笠偏相称,垂竿亦自幽。严陵如爱此,应不著羊裘。

由里道中

清代戚昂

宿雨初晴晓气清,堤边新涨野桥平。数峰青遍澄江上,一路看山直到城。

暮春咏怀

清代谦福

药裹书签结夙缘,此身已似柳三眠。萧条生计如流寓,烂漫诗情减少年。

犊鼻家风聊复尔,龙头科第亦徒然。落花满径愁无限,何啻青山听杜鹃。

赵次山同年前辈属题鲁斋年伯阳谷殉难事实敬步公松球歌韵

清代王振声

天兵压境除群丑,腹负将军握枢纽。贺兰拥众尽熊罴,睢阳危立无刁斗。

况乎阳谷仅弹丸,固圉无庸兵力厚。坐视不发一旅师,竟任孤城入贼手。

对客

清代谦福

烟霞无路接通津,谷口谁寻郑子真。对客不妨巾漉酒,避人常使扇遮尘。

年来懒作市朝梦,分内甘为耕凿民。却笑庸夫耽世味,欣欣犹说吐车茵。

送归愚沈少宗伯予告归里 其三

清代翁照

送公归去来,悠悠返荷屋。作社赴鸡豚,约伴同樵牧。

弭棹香水溪,采芝砚山麓。谁积衮冕俦,依然抱黄犊。

送归愚沈少宗伯予告归里 其二

清代翁照

忆昔初识公,其岁当壬午。两地合云龙,侨札通缟纻。

吴门与暨阳,来往互宾主。矻矻商古今,硁硁订出处。

送归愚沈少宗伯予告归里 其一

清代翁照

片帆潞河来,相值在泲水。知水予告归,南云指故里。

敬读御赐诗,千丈荣光起。载赓洵一德,眷注情无已。

咏史 其六

清代翁照

孔光谮王嘉,浸润致之死。马融排李固,承顺权臣指。

两人擅声华,素推经术士。忽焉好恶乖,交口肆诋毁。

咏史 其五

清代翁照

文成五利封,尚主亦不惜。谓世无神仙,佺乔在咫尺。

文成五利诛,骈首如羊豕。谓世有神仙,所言皆妄耳!

咏史 其四

清代翁照

武皇重经术,发策策贤良。广川抱硕学,天人语周详。

贾茂董更醇,治道通阴阳。而胡命世材,出俾相骄王。

咏史 其三

清代翁照

嬴秦失其鹿,群雄互吞啮。沛公能任人,左右有三杰。

炎威既赩张,西楚遂灰灭。一朝飞鸟尽,良弓自摧折。

咏史 其二

清代翁照

秦赵会渑池,相如称勇智。秦人诈不行,赵亦严兵备。

瑟缶互相击,计实同儿戏。何不讲战守,乃以人国试。

水南庄题壁同敬亭贻谋用苏韵

清代敦敏

荒尽园林颓尽山,泊船此地共留连。废祠亭畔生新草,村菜篱根漱野泉。

隔岸绿杨茅店酒,片帆飞鸟夕阳天。诗人老去空流水,谁复当年逸事传。

自题小像

清代王振声

我面不自识,我独知我心。欲古而不古,似今而非今。

读书不甚解,披画常摹临。无事且酌酒,有时还抚琴。

归路

清代王振声

匆匆晓起放归舟,两岸霜痕满目秋。指点遥村疏树外,依稀塔影是通州。

论诗

清代王振声

诗到三唐已别裁,不图生面近重开。字能泣鬼无灵气,语必惊人有霸才。

七宝楼台迷片段,九天珠玉障尘埃。百思索解终难解,安得香山老妪来。

留别

清代梵音

一一横担任所之,秋风秋雨是行期。去时莫定来时约,山水留人未可知。

台湾竹枝词 其三十一

清代谢金銮

木城百雉海东隅,危难方知伟丈夫。恶耗翻成名节在,万金为汝市头颅。

台湾竹枝词 其三十

清代谢金銮

蹉跌游戎血战情,郎官念念为苍生。何妨塞却狼机口,垒土新来变铁城。

台湾竹枝词 其二十九

清代谢金銮

呱呱赤子勃溪啼,求牧今难与古齐。何处红灯书县宰,春风弦管五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