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寒三集饮香亭处分得欲字

清代许传霈

消寒集第三,重来聚竹屋。屋小炉火红,竹疏窗纱绿。

我到独濡迟,走仆连番速。细雨洒前宵,步行石崅荦。

消寒四集饮洛翘处分得一字

清代许传霈

高山多积雪,登高望奇特。正欲结伴游,先作消寒集。

寒消第四筵,竞入芝兰室。炉爇柏叶香,扑鼻酒香挹。

消寒二集用洛翘师竹均 其二

清代许传霈

喜晴快雪天,翰墨證夙缘。酒气达指甲,山影罗几筵。

片片落诗卷,清出笔豪巅。愿为生花管,春风生眼前。

消寒二集用洛翘师竹均 其一

清代许传霈

短檐消残雪,冰柱几许长。炙砚苦觅句,十指寒欲僵。

朋来促膝话,泉烹新笋香。夜寒愁壶冻,行酒屡停觞。

雪后偕芝生登吴宁台探梅 其二

清代许传霈

有梅植台北,临风发微香。寻芳迷仄径,踯躅傍池塘。

池小凝薄冰,玲珑水一方。一拳起白鹭,惊散双鸳鸯。

踏雪至城南归饮师竹处为消寒初集

清代许传霈

严寒生虚空,孤坐苦清绝。良朋踏雪来,邀看南山雪。

城南山势高,排空拄千笏。峰峰削玉成,此际峻且洁。

寿师竹五十有三

清代许传霈

一日之七岁庚午,大秩筵开数计五。越今年华辛壬癸,我来旧雨得重聚。

昨回一阳百福生,集启消寒继消暑。入门何须问宾主,浮以大白斟以醑。

送姚姬传郎中归桐城

清代陈朗

君非不得意,欲返龙眠山。此日辞青琐,先期放白鹇。

宁贪解带乐,为恋舞衣斑。宛水流千里,邮筒寄莫悭。

楚江返棹

清代陈朗

雨止月未上,萧萧枫叶丹。柁声放溜急,帆影入云寒。

村酒难成醉,旅愁耐可宽。扣舷何处客,渔火在前滩。

偕海宁倪又田登秀亭

清代许传霈

严陵山水蓄不平,气撼大江奔鲲鲸。此峰又如赴渴马,勒鞍突入梅花城。

城头历乱姑缭曲,三百六十朵数清。何年妙手著山顶,拓地庀材筑此亭。

至法界寺访宋胡侍郎铸钟香亭留饮

清代许传霈

古华严寺有名钟,作自赵宋祥符中。勒四言铭闻人建,铸者为谁曰胡公。

胡公仕宋侍郎职,尝苦金严年不丰。请宽苛政蠲丁税,诏书特下快民风。

同日饮洛翘处转至周宅

清代许传霈

窗前学书晋永和,窗外山色入青螺。永和帖言休禊事,群贤不集劳思多。

午餔将酣手将覆,忽来知心载酒过。神如行云流如水,以文为网礼为罗。

清明南郊看桃过友成、崇正两书院遗址感赋 其二

清代许传霈

村前塔影矗,粉白比琼玉。循行踏香泥,清溪曲而曲。

溪水送好香,潺潺来断续。空山空无物,三椽铺老屋。

读三鱼堂文集

清代许传霈

孔门道不二,传道有程朱。程朱别其派,门户遂分殊。

从者病拘滞,攻者空诋诬。授受各有本,渊源莫可俱。

清明南郊看桃过友成、崇正两书院遗址感赋 其一

清代许传霈

南山聚名迹,岁久苦沈湮。有桃芳山麓,络绎招游人。

游人爱春绿,谁能重斯文。藉得徵文献,我辈全其真。

蛙鼓

清代韦国琛

渊渊响澈白蘋洲,梵响分明闹未休。两部喧来高士听,五更挝起戍人愁。

池塘细雨催花日,田水清风报社秋。到处乱敲如记里,淡烟疏月一声收。

庭中白菊新开

清代沈光文

新妆入夜洗胭脂,移向灯前赏一卮。不觉更深花共醉,影随斜月舞迟迟。

癸卯1633端午 其二

清代沈光文

海天多雨湿端阳,闭户翛然一枕凉。不是好高偏绝俗,并州今且作商量。

癸卯1633端午 其三

清代沈光文

笑予何事日栖迟,不读离骚便赋诗。几度寻筇欲问酒,蒲香隔院竟招谁。

癸卯1633端午 其一

清代沈光文

年年此日有新诗,总属伤心羁旅时。却恨饿来还不死,欲添长命缕何为。

见博者

清代沈光文

好将孤注作机关,名士清谈未是閒。驿骑但能传捷报,出游何必不东山。

番橘

清代沈光文

枝头俨若挂繁星,此地何堪比洞庭。除是土番寻得到,满筐携出小金铃。

有感

清代沈光文

所恨饿而不死,人情无怪其然。久当困厄如鬼,日逐清虚若仙。

谓尔乘车可羡,嗟余弹铗堪怜。从今只安时命,夫亦何敢怨天。

贷米于人无应者

清代沈光文

同是穷途同作客,饱得烟霞煮得石。但使清虚腹里存,诗瘦偏多新意格。

也知诗瘦恰随秋,高飞秋色入浯州。苍狗浮云倏变幻,老我狂愚我自羞。

柬曾则通借米

清代沈光文

迩来乞食竟无处,饥即驱我亦不去。甑中生尘兴索然,飧风吸露望青天。

穷途依人仍不足,自顾已忘荣与辱。何当稚子困饿啼,绝不欲我作夷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