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咏所见

清代董俞

嫩绿含烟舞,妖红映水明。珠宫宝幕胜层城。蓦地绛云深处,遇娉婷。

绣带鸳鸯暖,罗裙蛱蝶轻。红儿为字雪儿名。偷看桃花扇底,最关情。

少年游 江景

清代董俞

白蘋古渡,丹枫远寺,好景正深秋。暮岭重重,寒霞片片,江路去悠悠。

羁游汗漫,寸心千里,回首不胜愁。渔沚歌残,柳桥人散,凉月伴孤舟。

三字令 重过燕山

清代董俞

燕市客,怅重游。又深秋。凉月小,暮山愁。玉蟾蜍,金腰袅,醉红楼。

人如玉,倚香篝。拨箜篌。红蜡下,锦缠头。眼波横,眉黛浅,最风流。

双调望江南 其十三 为友人悼歌姬桐月

清代董俞

江南好,肠断为知音。南陌碧桃寻旧约,西陵绣带结同心。

良夜漏沉沉。

双调望江南 其十二 为友人悼歌姬桐月

清代董俞

江南好,孤馆又新秋。明月正圆偏作晕,彩云欲散迥难留。

暮雨更添愁。

双调望江南 其十一 为友人悼歌姬桐月

清代董俞

江南好,愁坐厌芳樽。青鸟漫传千里信,彩鸾应化异时魂。

孤负月黄昏。

双调望江南 其十 为友人悼歌姬桐月

清代董俞

江南好,佳丽数红儿。只为独眠偏起早,翻因密约故来迟。

心事阿侬知。

双调望江南 其九 为友人悼歌姬桐月

清代董俞

江南好,乌桕夜乌啼。楚峡乍逢真似梦,隋楼欲到忽生迷。

何异武陵溪。

双调望江南 其八 为友人悼歌姬桐月

清代董俞

江南好,蓦遇曲栏边。弱柳作腰长自颤,夭桃靧面益生妍。

一笑更嫣然。

双调望江南 其七 为友人悼歌姬桐月

清代董俞

江南好,渌水蘸明妆。卓女漫夸眉际黛,婕妤别具体中香。

窣地舞裙长。

双调望江南 其六 为友人悼歌姬桐月

清代董俞

江南好,六曲画屏开。真个有情怜宋玉,未应轻折在章台。

幽径少人来。

双调望江南 其五 为友人悼歌姬桐月

清代董俞

江南好,人在画船中。桃扇半欹眉黛妩,杏衫初卸粉香融。

洛浦降行踪。

夜泊京口

清代叶霖藩

北斗插汉横天东,江光一色涵澄空。老鱼吸月踏波起,水银万顷摇蛟宫。

一龛佛火金山碧,烟树南徐看历历。乌蓬露冷不成眠,铁瓮城头吹玉笛。

虞美人

清代吴宝书

双鬟又报梨花谢,清梦阑珊也。思量无计可留春,捡取折枝新样画罗裙。

分明咫尺蓬山路,潜把归期数。背人今夜理相思,翻得浣花笺上旧题词。

随扈东巡盛京

清代于振

雉堞峥嵘杳霭间,睿谋握胜控雄关。南临渤海兼辽海,东接松山与杏山。

应运功成遗垒在,太平日久戍楼闲。即今鸡犬桑麻地,飨蜡吹豳自往还。

浣溪沙

清代吴宝书

对镜何心理翠钿。粉柔香软只贪眠。金炉袅出并头烟。

飘尽柳绵人似梦。烧残银烛夜如年。小楼闲过杏花天。

赤嵌城

清代林麟昭

歌舞楼台半已倾,女墙斜日照孤城。闲庭无复生芳草,复道犹闻唤晓莺。

往事空悲时节换,圣朝长幸泰阶平。纵教沙碛千年在,烽静无烟夜月明。

桃源忆故人 别愁

清代董俞

玉骢肯住人难住。漠漠征尘何处。只有芳魂似絮。飞向阳关路。

绿蕉影里双鬟语。梦断风流无据。屈指凤城人去。几度纱窗雨。

画堂春 其二 咏美人目,和友人韵

清代董俞

销魂全在眼波秋。盈盈怕见春愁。暮江人去正凝眸。

粉泪难收。

画堂春 其一 咏美人足,和友人韵

清代董俞

凤头低落画裙边。绣帮三寸花鲜。凌波何幸遇婵娟。

瓣瓣生莲。

夏县谒司马温公墓

清代乔光烈

条山苍苍河水黄,大贤钟毓非寻常。儿童走卒识君实,至今青简生辉光。

天将元老资有宋,范韩文富道继昌。公乎正色发伟议,伊训说命同敷扬。

霍山

清代乔光烈

太岳记《禹书》,霍为冀州镇。中央惟土德,极并嵩华峻。

积厚恣蟠薄,元气富宣蕴。仰观何轩昂,腾霄意不尽。

栈道木偏桥易构以石俾安固永久

清代乔光烈

平时架飞梁,伐木跨危栈。往来虽藉通,风雨亦多患。

常苦摧颓易,

临沂道上

清代吴兴炎

潦倒十年事,风尘一剑孤。败坟盘怒隼,荒堡叫饥鼯。

寒雨连宵滞,秋花满道芜。飞扬无限意,半辱在泥涂。

鹳鹊楼

清代乔光烈

何处西风鹳鹊楼,烟沙萧瑟满汀洲。人间俯仰成千古,到海黄河日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