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子章弟

明代黄衷

纵迹初逢墨妙堂,残碑曾识旧文章。湖光亦似投书浦,诗格何如奉礼郎。

广院槐芬蝉语寂,满江秋色鹤程长。谁能更学东方朔,折桂门前奉一囊。

坡山寄示喜予得郡之作次韵春答

明代黄衷

共戴重离照万方,误恩何意录清狂。家山不到嫌逋客,曹局违期信慢郎。

得郡敢争如斗大,怀君转觉与天长。他年欲了东园约,莫怪无金可罄囊。

登道场山

明代黄衷

木杪垂虹石径横,葱青隐约见飞甍。苍烟近带罗山秀,紫气遥含震泽晴。

何代高禅闻伏虎,有时清梵接啼莺。暂来不为乘幽兴,道是春畬蚤已耕。

俞四府宅赏牡丹

明代黄衷

香腴粉腻压烟攲,尘里相看敢怨迟。富贵不缘天所授,秾华得与地相宜。

薰风院落酣春晚,舒日帘栊正午时。只道戎葵堪比并,柳侯何必旧能诗。

迎春和俞四府

明代黄衷

□□呈岁错时羞,戢戢芹芽胜玉钩。此日有花迎曙色,谁家无力控春愁。

东郊鼓角青皇令,上国楼台綵树头。邑里总祈宽大诏,物华浓处是宸游。

用韵答俞四府咏雪

明代黄衷

陂陀疑是陆沉馀,整整斜斜卷以舒。兔迹已迷三窟远,鸡声偏咽五更初。

梁园授简才何健,剡曲回舟兴亦疏。茶鼎晚来谁赏味,寒堂思杀渴相如。

初至霅上斋阁对雪

明代黄衷

阴浓晴淡积旬馀,电晦雷潜雪意舒。瑞气共占为霰后,神功谁道作霖初。

煖回玉树晨犹合,风入苍筠夜渐疏。更向水晶宫里见,寒光知与月何如。

丹阳登舟

明代黄衷

山城返照上楼台,迤洒遥从北固回。委巷人归沙市散,邮亭吏报夜冰开。

暂分江火鸣铙去,讵忆风霜振策来。客思不缘贪浩渺,王程宁为岁华催。

云阳晓行

明代黄衷

衡门犹闭晓钟疏,马首回瞻月影馀。石窦煖时藏促织,冰澌融处立舂锄。

田家久歉晨炊晏,山县恒阴日晷徐。我仆莫辞驱策倦,江湖何地足宁居。

发都城

明代黄衷

云霁钟陵晓冻轻,桥门飞鞚上初程。油车分御嫌家累,绮席留欢念友生。

沿涧或逢晴鹊浴,入村才及午鸡鸣。兹行犹是星摇夜,悄悄徒深慰物情。

和王大参四首 其四

明代黄衷

喜笑终难老一乡,太平今是日重光。年华疾隼投繁荫,世味游蜂绕艳香。

豪侈近嫌南郡马,风流遥忆颍川黄。吏休小放东林骑,拚与山僧半日忙。

春官旧寅见期牛首之游不果赴

明代黄衷

紫骝嘶断杏花烟,佳丽无如二月天。谩爱东曹兼吏隐,不堪南郭负仙缘。

流尘定锁题诗处,老衲应论借榻年。遥指聚星空怅望,芙蓉高閤化城边。

赠汤鍊师

明代黄衷

不因寒暑换行衣,百里山程顷刻归。遣日只调双鹤舞,问年惟记九龙飞。

林中植杖为芳树,市上留辞寓道机。我欲从师何处所,白云长恐与心违。

题乔正郎贞节卷

明代黄衷

四十馀年锁镜尘,剪鬟长誓结缡人。岂无小鸟填波恨,信有寒崖化石身。

寿域柸分霞帔煖,家园花放板舆春。贤郎同省多豪俊,谁似当时末座宾。

戏和贫女叹

明代黄衷

少小曾登乞巧楼,缣衣断碎怕逢秋。翠蛾谩约山相似,素腕谁知玉可犹。

北里归期春信近,东家绩火夜光收。邻姬解道无盐事,斜倚屏风自障羞。

出京

明代黄衷

结束征车趁晓晴,客心长儗剧悬旌。攀杨意气交游远,倚马寒暄感慨生。

鬓发十年行路影,秋风千里过江声。蓬窗醉枕雌雄剑,怪得无端一梦惊。

寄述古翁

明代黄衷

身在江湖道自尊,登堂长见古风存。王通著论全经世,徐孺明农祇闭门。

踪迹暂时逢郡守,姓名何处号轩辕。从前检校醇儒行,清苦无劳并日餐。

赠乡翁

明代黄衷

江上归来白发新,征衣犹自带缁尘。鹁鸪唤雨闲林晓,舴艋回风小岸春。

榕叶阴中谈上国,槿花丛里过东邻。年来减却催科令,应是康衢一老人。

宿杨给舍宅

明代黄衷

禁城西畔子云窝,穷客驱羸过玉河。书閤暂来催扫榻,里门曾见号鸣珂。

嬉谈不离文词外,抚事其如岁月何。肯为病容方却饮,南曹风味本无他。

寿厚斋先生二首 其一

明代黄衷

五岭勋名二相前,百官仪羽一身全。昌期将启元丰运,间气先钟丙午年。

化洽金瓯分画壤,心如宝带合通天。寻常何必求瑶海,长傍炉烟即列仙。

咏绳

明代黄衷

穿帷入袂日纷腾,欧九词名谩得称。不落奸雄准端梦,却生文士眼前憎。

清谈精舍频挥麈,绮食豪家尽护缯。安得金风吹四野,毛诗吟罢思难胜。

移家长安西街五年前是予旧居

明代黄衷

长安门外石桥西,穷客奚囊带雨携。生事偶同鸠借垒,尘踪巧似燕归栖。

闲庭依约槐风细,浅岸伤心柳浪低。僮仆何知犹感叹,经过不是旧轮蹄。

寿胡司谏父母

明代黄衷

花下溪边一事无,年来家庆足欢娱。渐如餐蔗当佳境,正儗临萱对寿图。

鸠杖每深桑梓敬,鱼轩还爱子孙扶。鹿门山下烟霞路,却近閒人击壤途。

题李源书院

明代黄衷

引涧栽花逐路新,东风篱落逗酣春。天鸡惯狎谈玄客,山犬长迎问字人。

绛帐生徒闲爵里,紫阳灯火旧比邻。故家三万牙签轴,莫等悠悠纸上尘。

题李水部月殿秋香卷

明代黄衷

万里桐风吹素天,清虚楼閤澹娟娟。人间谩爱凉如水,枕上空疑夜是年。

兔影斜涵丹桂陌,鸾声细落白榆烟。晚来斗帐寒香透,只恐萧郎骨已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