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唱的成语

有关唱的成语

有关唱的成语共收录38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夫唱妇随唱:原为“倡”;即倡议;提出某种意见。丈夫说什么;妻子也跟着说什么。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表现。形容夫妻和睦。《关尹子 三极》:“天下之理,夫者唱,妇者随。”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
雄唱雌和比喻相互附和。清·戴名世《已卯科乡试墨卷》序:“而雷同剿袭,大抵老生腐儒之唾余,雄唱雌和,自相夸耀。”
首唱义兵唱:通“倡”,带头;兵:战斗。首先发动正义的战争。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唱义兵,……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唱对台戏过去,两个戏班子为了抢生意,有时候会硐一时间演同样的戏,称为唱对台戏。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对的行动,来反对或搞垮对方。浩然《艳阳天》第40章:“他们喊他们的,咱们不跟他们唱对台戏。”
唱反调发表完全对立的言论;采取对立的举措。张洁《沉重的翅膀》:“郑子云在会上,即使不和上面唱反调,至少也得闹出点新花样。”
吹唇唱吼形容喧闹喊叫。《南史·侯景传》:“丑徒数万,同共吹唇唱吼而上。”
千古绝唱指从来少有的绝妙佳作。明·李贽《与汪鼎甫书》:“所谓水中盐味,可取不可得,是为千古绝唱,当与古文远垂不朽者也。”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二:“‘茶龟’对‘酒鳖’,真千古绝唱也。”
首唱义举唱:通“倡”,带头;义举:正义的举动。首先发动正义的行动。《晋书·刘弘传》:“诏惟令臣以散补空缺,然沐乡令虞潭忠诚烈正,首唱义举,举善以教,不能者劝,臣辄特转潭补醴陵令。”
唱高调发表似乎高明但脱离实际的论调或说得很好听而不实际去做。茅盾《茅盾选集·雷雨前》:“外边树梢头的蝉儿却在那里唱高调:‘要死哟!要死哟!’”
高唱入云原形容歌声嘹亮,直上云霄,后也形容一种论调或消息社会上传说很盛。晋 葛洪《西京杂记》第一卷:“后宫齐首高唱,声入云霄。”
男唱女随指女方必须附和男方。形容夫妻和睦。《孔丛子 嘉言》:“十五许嫁而后从夫,是阳动而阴应,男唱而女随之义也。”
君唱臣和唱:歌唱,吟咏;和:应和。形容臣子紧紧遵循君主的旨意办事。《晏子外编》:“君唱臣和,教之隆也。”
一唱雄鸡天下白公鸡一叫,天就亮了。形容东方破晓,长夜宣告结束。指真相大白。唐·李贺《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鸣呃。”
低吟浅唱低吟:低声吟咏。浅唱小声唱歌。形容小声哼着抒情歌曲。也形容小虫在夜里鸣唱。
此唱彼和这里唱,那里随声附和。比喻互相呼应。清 陈田《<明诗纪事己签>序》:“与前七子隔绝数十年,而此唱彼和,声应气求,若出一轨。”
更唱叠和指相互以诗词酬答。同“更唱迭和②”。明 宋濂《寄和右丞温迪罕诗卷序》:“吾昔在中州文物府中更唱叠和者,为何如耶?”
和而不唱赞同别人的意见,不坚持自己的说法。《庄子·德充符》:“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城。”
一吹一唱吹:吹嘘。唱:唱和。两个人说话,互相帮衬。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二人一吹一唱,说得颜氏心中哑口无言,心下也生疑惑,委决不下,把一天欢喜,又变为万般愁闷。”
你唱我和和: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体裁和韵脚来写作诗词。①指用诗词相互酬答。②指双方意见相同,互相支持。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7卷:“两人每每你唱我和,做成联句。”
狐唱枭和喻坏人互相呼应。宋·王禹偁《杜伏威传赞序》:“由是世充、建德、黑闼、武周之辈,狐唱枭和,蝟芒而来。”
唱筹量沙把沙当做米,计量时高呼数字。比喻以假象安定军心,迷惑敌人。《南史 檀道济传》:“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
一唱一和和:应和;附和。跟着别人唱和;比喻双方互相配合;彼此呼应。宋 陈叔方《颖川语小》下卷:“句法有正有奇,有呼有应。呼应者一唱一和,律吕相宜以成文也。”
唱沙作米比喻以假乱真或以劣为优。清 李渔《闲情偶寄 词曲 宾白》:“予所谓多,谓不可删逸之多,非唱沙作米、强凫变鹤之多也。”
彼唱此和比喻一方倡导,另一方效仿。《明史 刘世龙传》:“仕者日坏于上,学者日坏于下,彼唱此和,靡然成风。”
一唱三叹原指宗庙的乐曲;一个人唱;三个人赞叹应和。先秦 荀况《荀子 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一唱百和形容附和的人极多。曾朴《孽海花》第35回:“那也是承了乾、嘉极盛之后,不得不另辟蹊径,一唱百和,自然地成了一时风气了。”
浅斟低唱慢慢地喝酒,低低地歌唱。形容封建时代的士大夫消闲享乐的情状。宋 陶穀《清异录 释族》:“李煜乘醉,大书石壁曰:‘浅斟低唱,偎红倚翠。’”
山吟泽唱山歌民谣。明·吴承恩《<留恩录>序》:“夫兔人葛妇,不班于黼芾;山吟泽唱,无谓于律吕。”
一唱众和形容附和的人极多。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
鸾吟凤唱鸾凤鸣叫相和。比喻优美的乐曲。
亢音高唱亢:喉咙。放开喉咙,高声歌唱。汉 傅毅《舞赋》:“动朱唇,纡清扬,亢音高唱,为乐之方。”
低唱浅斟低唱:轻柔地歌唱;斟:喝酒。听人轻柔地歌唱,并自在地慢慢饮酒。形容一种安乐自在的神态。宋 无名氏《湘湖近事》:“陶谷学士,尝买得党太尉家故妓……,妓曰:'彼粗人也,安有此景,但能销金暖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羔美酒耳。'谷愧其言。
低唱浅酌低唱:轻柔地歌唱;酌:饮酒。听人轻柔地歌唱,并自在地慢慢饮酒。形容一种安乐自在的神态。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则这今晚开筵,正是中秋令节。只合低唱浅酌,莫待他花残月缺。”
引吭高唱吭:嗓子,喉咙。喉咙高声歌唱。王蕙玲《人间四月天》第二卷一:“一个叫花子又从后台我来一根连响棍,边敲边唱。志摩也引吭高唱一曲英国民歌。”
随者唱喁喁:应和的声音。指后者附和前者。形容随声附和。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
更唱迭和①彼此唱和。②亦作“更唱迭和”。相互以诗词酬答。③指互相呼应配合。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当年邀游,更唱迭和,赴曲随流。”清·钱泳《履园丛话·园林·逸园》:“太史之女曰蕴玉者,自号生香居士,亦能诗,与在山更唱迭和。”
穷唱渭城指穷的时候才唱《渭城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