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己责躬的成语故事


罪己责躬

拼音zuì jǐ zé gōng

基本解释罪己:归罪于己;躬:自己。责备并归罪于自己。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29卷:“罪己责躬不可无,然亦不当长留在心胸为悔。”


暂未找到成语罪己责躬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罪己责躬)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前因后果 梁 萧子显《南齐书 高逸传论》:“史臣曰:‘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业行交酬,连琐相袭。’”
知无不言,言无不听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时素臣正在得君,真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听。旬月之内,把在京在外贪官污吏参劾殆尽。”
自怨自艾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
穷途潦倒 傅抱石《<郑板桥集>前言》:“他的一生,尽管够得上是盘根错节,穷途潦倒的一生。”
繁文缛节 宋 苏轼《上圆丘合祭卞议》:“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以身试法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今来古往 唐·崔珏《道林寺》诗:“今来古往人满地,劳生未了归丘墟。”
快心满志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只图一时快心满志,不管犯世途万种危机。”
触目皆是 鲁迅《华盖集续编 一点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单是羊肉铺就触目皆是。”
时至运来 南朝 宋 颜延之《大筮箴》:“时至运来,当在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