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正不挠的成语故事


持正不挠

拼音chí zhèng bù náo

基本解释挠:弯曲。主持公道,不偏不向,不屈服。

出处《明史·蒋冕传》:“冕当正德之季,主昏政乱,持正不挠,有匡弼功。”


暂未找到成语持正不挠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持正不挠)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月明千里 南朝 宋 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如臂使指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心里有鬼 莫应丰《将军吟》第28章:“你这个小子,心里有鬼,不甘心。”
举重若轻 清 赵翼《瓯北诗话》:“坡诗不尚雄杰一派,其绝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以身试法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朝令夕改 唐 元稹《授马总检校刑部尚书天平军节度使制》:“有迎新送故之困,朝令夕改之烦,自非有为而为。”
三长两短 明 罗贯中《三遂平妖传》:“万一些后再有三长两短,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
薄暮冥冥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下临无地 唐·王勃《滕王阁序》:“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藏形匿影 《邓析子 无厚》:“君者,藏形匿影,群下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