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求志的成语故事

拼音yǐn jū qiú zhì
基本解释隐居不仕,以实现自己的志愿。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暂未找到成语隐居求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隐居求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干城之将 | 《诗经·周南·兔罝》:“纠纠武夫,公侯干城。”《孔丛子·居卫》:“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者也。” |
草偃风从 | |
徘徊观望 | 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至袁氏今日,势已穷蹙,而犹徘徊观望,不肯自归于失败。” |
行百里者半九十 | 《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
月明千里 | 南朝 宋 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
人才济济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2回:“闰臣见人才济济,十分欢悦。” |
目光短浅 |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章:“这位精明的庄稼人思前想后,竟得出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结论。” |
吸血鬼 | |
防患于未然 | 《周易 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乐府诗集 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
大惑不解 | 庄周《庄子 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