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行的成语故事

拼音sān sī ér xíng
基本解释三:再三;表示多次;思:考虑;行:行动。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指做事慎重。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三思而行的典故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文子为人谨慎,凡事都要“三思而行”,即多次考虑以后才决定做与不做。孔子都不赞同他的观点,认为只要再思就行,如果三思就会患得患失,疑惑不定了。不过看问题应该是一分为二,客观地分析问题。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三思而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魑魅魍魉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
流离琐尾 | 《诗经 邶风 旌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
恨铁不成钢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6回:“只为宝玉不上进,所以时常恨他,也不过是‘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
讴功颂德 |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
高屋建瓴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
青山绿水 | 宋 张端义《贵耳集》下卷:“在夷陵,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 |
杀手锏 | 艾煊《大江风雷》第四部:“他认为这是最后最厉害的杀手锏,这两句话抛出去,可以使杨大新理屈词穷,哑口无言。” |
举世混浊 | 战国楚·屈原《离骚》:“世混浊而不分兮。” |
命中注定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这是我命中注定,该做他家的女婿。” |
河鱼腹疾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河鱼腹疾,奈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