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弦更张的成语故事


改弦更张

拼音gǎi xián gēng zhāng

基本解释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变更方针、计划、办法或态度。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改弦更张的典故

西汉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叫董仲舒,广州(今河北枣强东)人。他学习非常用功,整天埋头在书房里学习,书房附近的园圃,两三年都顾不上看一看。后来,他专治《春秋公羊传》,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胶西王相。

当时,汉武帝刘彻举贤良文学之士,请他们对施政方针提出建议。董仲舒说:汉朝继秦而立,秦朝的旧制度都不适用了。好比琴上的弦已经陈旧不堪,没法使音调和谐了,必须把它解下来,更换新弦,然后才可弹奏。政策制度也是如此。行不通了,就要改革,然后才能把事情办好。应当更换琴弦而不换,就是第一流的音乐家也弹不出优美的音调来;应当改革而不改,就是最贤明的政治家也不能创造令人满意的政绩。

董仲舒还向汉武帝建议:“诸不在六艺(即《礼》《乐》、《诗》、《书》、《易》、《春秋》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些,都为汉武帝所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改弦更张)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妄自尊大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一丝不苟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正本溯源 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序》:“孔子既不得位,不能垂诸制度礼乐,是以为之正本溯源。”
初生之犊不畏虎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刚吃过早饭,人马全都汇齐,有些人震于闯王和李过的威名,不免惊惶,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犊不畏虎,磨拳擦掌地等待厮杀。”
捻神捻鬼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婆婆捻神捻鬼的叫噤声!”
鬼怕恶人 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王曰‘前人已不住矣,又安敢祸之?’艾子曰:‘真是鬼怕恶人也。’”
顺口溜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六章:“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几句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眼下的形势:上面放,下面望,中间有些顶门杠!”
形影相顾 《晋书·桓温传》:“省之惋愕,不解所由,形影相顾,陨越无地。”
光前耀后 元·亢文苑《一枝花·为玉叶儿作》:“大丈夫峥嵘恁时候,扶汤佐周,光前耀后,直教万古清名长不朽。”
八斗之才 唐 李商隐《可叹》诗:“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