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蓼问疾的成语故事

拼音hán liǎo wèn jí
基本解释蓼:一种苦味水草。不顾辛苦,慰问疾病。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吾何忍弃去。”裴松之注引晋 习凿齿曰:“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
含蓼问疾的典故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囚禁了他三年时间,后来放他回国。越王勾践为了复仇,对内不顾辛苦,卧薪尝胆,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眼睛疲倦了就口含辛辣的蓼草;对外慰问百姓的疾病,抚慰百姓,终于使国家强大并消灭吴国。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含蓼问疾)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革风易俗 | |
凿壁借光 | 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
命与仇谋 | 唐·韩愈《进学解》:“命与仇谋,取败几时。” |
黄雀衔环 |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吾西王母使者,蒙君拯救,实感仁恩。今赠白环四枚,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公,一如此环。” |
悬石程书 |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宋 祝穆《方舆胜览 眉州 磨针溪》:“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
如出一辙 | 宋 洪迈《容斋三笔 奸鬼为人祸》:“二奸鬼之害人,如出一辙。” |
过门不入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
坐以待毙 | 先秦 管仲《管子 参患》:“短兵待远矢,与坐而待死者同实。” |
天作之合 | 《诗经 大雅 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