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天之功的成语故事

拼音tān tiān zhī gōng
基本解释贪:贪图。把天所成就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力量。现指抹杀群众或领导的力量,把功劳归于自己。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贪天之功的典故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经过一番颠沛流离,终于回到晋国当了国君。为了报答有功之臣,他将跟随自己流亡的人列为一等功,给过帮助的为二等功,迎接归来的为三等功。赵衰、狐偃等因跟随流亡有功,无采地的封采地,有采地的加封。其他帮助的、迎归的一一有赏,连一般的小臣奴仆也赏钱币,皆大欢喜。
晋侯又贴出诏令:“如果有谁被遗漏了,请自己来报。”有个叫介子推的被遗漏了。
他的邻居看见诏令,便来找介子推。见他正在家里编草鞋,便说:“你以后不用再干这一行了,晋侯出了诏令找有功之人。你只要一露面,晋侯就想到你的好处,按功行赏。”介子推笑着没有回答。
他的母亲说:“你跟着晋侯流亡十九年,晋侯饥不择食时,你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给他熬汤喝,没有功劳还有苦劳,你为什么不去见一见呢?”
子推说:“孩儿没有什么要求晋侯的,为什么要去呢?”邻居说:“你去见一见,封个一官半职,也领一些布和米,省得天天打草鞋了。”
子推说:“晋献公有九个儿子,只有主公最贤能。晋国属于主公,这是天意,有些人却误以为是自己的功劳。”“偷盗别人财产的人,被人叫盗贼。到晋侯那儿居功求赏等于贪天之功为己有,更加可耻。我愿意终生编草鞋,不愿意去争这份功劳。”
邻居走后,他的母亲说:“你是廉洁的人,我是廉洁的人的母亲,我们为什么不去隐居呢?”
当晚,介子推背着母亲躲到绵山里去了。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贪天之功)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功亏一篑 | 《尚书 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高蹈远举 | 宋·王琳《野客丛书·穆生邹阳》:“穆生高蹈远举,意盖有在,逆知异日必不能免,非知几畴克尔哉。” |
浪迹江湖 |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3卷:“某不能甘于寒苦,且浪迹江湖。” |
为民请命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向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 |
富贵骄人 | 《陈书 鲁悉达传》:“悉达虽仗义任侠,不以富贵骄人。” |
天涯海角 | 唐 吕岩《绝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
疙里疙瘩 | 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五回:“滋着一脸的泥,破僧衣,短袖缺领,腰系丝绦,疙里疙瘩,光着两只脚,拖一双破草鞋。” |
主忧臣劳 |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 |
取而代之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
神采奕奕 | 明 沈德符《野获编 玩具》:“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采奕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