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儿卖女的成语故事


鬻儿卖女

拼音yù ér mài nǚ

基本解释鬻:卖。指生活无依,被迫卖掉自己的儿女。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七回:“破家荡产,鬻儿卖女,时有所闻。”


暂未找到成语鬻儿卖女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鬻儿卖女)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斩钉截铁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洪州云居道膺禅师》:“师谓众曰:‘学佛法底人,如斩钉截铁始得。’”
十万火急 老舍《赵子曰》:“赵子曰的脑府连发十万火急的电报警告全国。”
经邦论道 《隋书 李穆传》:“臣日薄桑榆,位高轩冕,经邦论道,自顾缺然。”
心灰意冷 清 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非有坚定之力,则一经挫折,心灰意冷。”
恶衣恶食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疙里疙瘩 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五回:“滋着一脸的泥,破僧衣,短袖缺领,腰系丝绦,疙里疙瘩,光着两只脚,拖一双破草鞋。”
争先恐后 明 屠勋《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
安于现状 王朝闻《论凤姐》第11章:“这样的梦境,与我那不安于现状又不能改变现状的生活实际有关。”
一干二净 清 李汝珍《镜花缘》:“他是‘一毛不拔’,我们是‘无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净,看他如何?”
大失所望 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