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上陈姓文学家(诗人)(二十四)

发布于 2022-09-09 13:40:00

主要作品 

著述陈三立著《散原精舍诗文集》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世后有《散原精舍文集》17卷出版。[12]诗作【渡湖至吴城】陈三立与家人春游北平吴氏海棠园(1936年) 【城北道上】【漫题豫章四贤像拓本(其三)】【十一月十四夜发南昌月江舟行(四首选一)】【园居看微雪】【夜舟泊吴城】【园居看微雪】【遣兴】散元老人原迹【书感】【人日】【晓抵九江作】【九日从抱冰宫保至洪山宝通寺饯送梁节庵兵备】【黄公度京卿由海南人境庐寄书并附近诗感赋】
主要功绩 陈三立不但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中国近代史上诸多重要事件的参与者。湖南维新早年襄助其父陈宝箴在湖南维新变法,提倡新学。在湖南辅佐父亲推行新政,在整顿吏治、革新文化教育,罗致维新人才等方面,陈三立多所赞划,赢得了极高的社会声誉。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等四人一起被称为“维新四公子”。[13]同光体诗人“同光体”是近代闽派、赣派等各种诗派的总称。“戊戌变法”后一心致力于诗,写出《渡湖至吴城》、《城北道上》、《园居看微雪》等多部优秀作品,是近代“同光体”诗派的领袖人物,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亲属成员 家世父亲陈宝箴为晚清湖南巡抚,维新派人物。配偶原配武宁罗氏(咸丰元年辛亥科举人、四川雅州府知府罗亨奎女),清咸丰五年乙卯十一月初二日生(1855年12月10日),光绪六年庚辰十月初五日午时殁(1880年11月07日),年26岁。葬湖南省平江县。生2子:衡恪;同亮(殇)。[14]继配俞明诗,字麟洲,浙江山阴县人,俞文葆(咸丰元年辛亥科举人、湖南候补知县,历署兴宁、东安县事)女儿。同治4年7月28日卯时生(1865年9月17日),民国12年(1923年)8月11日 (农历癸亥年6月29日)殁,59岁。生4子:隆恪、寅恪、方恪、登恪。生3女: 康晦、新午、安醴。
子嗣长子陈衡恪又名陈师曾,近现代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次子陈隆恪为著名诗人三子陈寅恪为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四子陈方恪为著名编辑、诗人幼子陈登恪为著名词人孙子陈封怀(陈衡恪次子)为著名植物学家,中国植物园创始人之一,有植物园之父之称。
轶事典故 泰戈尔来访民国十三年(1924年)4月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来华,慕其名,由徐志摩陪同至西湖相访,泰戈尔以印度诗坛代表的身分,赠给陈三立一部自己的诗集,并希望陈三立也同样以中国诗坛的身分,回赠他一部诗集。陈三立接受书赠后,表示谢意,谦逊地说:“您是世界闻名的大诗人,是足以代表贵国诗坛。而我呢,不敢以中国诗人代表自居。”后两人比肩合影,传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
松林趣事民国十八年(1929年)11月,由次子陈隆恪夫妇陪同,乘轮溯江而上,终于登上庐山,卜居于牯岭新宅“松门别墅”一说“松林别墅”,赋诗倾诉:“乡梦醒鸣鞭,始觉身如鸟”,打算“息影松林径,洗梦涧瀑流”。年近八十的他,遍览山南山北的风景名胜,写下了许多寄情咏物的诗篇,名为《匡庐山居诗》,石印成册,以赠亲友。山居期间,蒋介石曾到牯岭避暑,很想见见他,特派专人登门联系。他不愿与当政者交往,对来人说:“我已经是一个不闻世事的世外之人,即使我们会晤了,也没有什么可谈的,我看还是不必来见吧。”[17]铜元与银元一天,陈三立出门回家,雇了一辆人力车代步,事先也没有讲论价钱,等到家门口付车费时,他从口袋中摸索到两个铜子儿,便拿出来给了人家。这不合常价,车夫自然嫌少,便“龂龂以争”。老陈便又各衣袋里去翻,结果找出一枚银元,加付给了车夫。可车夫还是“喧呶不已”。这下老陈生气了,说:“给铜元你争,给你银元还是争,怎么这样讨厌!”说罢便昂然走进家门,不再搭理人家。这时听见他们争吵声的家人赶快出来,问车夫怎么回事。车夫说:“开始你家主人给我区区两个铜子儿,怎能偿我的劳力?后又付给一块银元,可我那能找得开?所以和他理论。”家人明白,主人是根本不知道大致的车脚之价,加付一银元也不要人家找的;而这个车夫又是憨厚耿直之人,以为收一块银元太多了,也是常例所未有的事情,所以为找不开钱同样着急。家人于是问车夫:“你想要多少钱?”车夫回答:“至少四毛钱。”家人便如数付了,取回了那块大银币。车夫离去,一家人相与大笑,惟独老陈不知笑的什么,自己“执卷咿唔”,埋头读起书来。陈师曾仗义执言有个同样以清朝遗老自居的李瑞清(字梅庵,或以“梅翁”称之),他在患疮疾僵卧不能行动的困境下,仍是连民国政府的间接资助也坚却不受,只靠卖字鬻画的收入维持残生。因为他一贯持节自好,故有“清道人”之称。当时在他所居的上海,以“遗老”自命的人还有不少,但他们中有些是口是心非的主儿,标榜“持节不染”,而“临财则又往往变易面目”,竟还以“不拘小节”自解。此辈对李瑞清的做法颇为嫉恨,意思当然是:你老儿真真这么清高,岂不反衬得吾侪鄙污失节?于是乎,就想法变招地报复于他。正好当时李瑞清的寡嫂想攘夺其出卖字画之资而未能如愿,便对小叔子污言秽语。这下想报复梅翁的遗老们更有了造谣的素材,乃广为宣传,并相互庆幸地说:“这下可以叫这个‘清道人’无地自容矣!”可以想见,他们大肆传扬的,无非是梅翁因对寡嫂有非分之图而被斥骂之类带绯闻色彩的东西。在中伤梅翁这件事情上,有一个人(所据材料中隐其名)显得尤其卑劣,惹得陈三立大为不忿,说:“若辈心术如此,尚可自鸣高洁耶?若不敛迹,我必当大庭广众,痛揭其勾心斗角之诡术!”机会果然来了。这天,“遗老”一班人聚合宴会,陈三立当着众人的面突然对那人大声呵斥:“我要代清道人打你的耳光!”有个叫沈曾植(字子培)的同道也起而助威。这下使得参与传谣诬人者惊羞交加,相与逃席而去。经此一场,无聊之辈们不得不有所“敛迹”,谣诼平息下来,陈三立算是帮了“清道人”的一个大忙。
人物评价 梁启超:“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同光体的理论家陈衍:“五十年来,惟吾友陈散原称雄海内”。胡先骕:“如长江下游,烟波浩渺,一望无际,非管窥蠡酌所能测其涯涘者矣。”[2]“萧然物外,不染尘氛”,“以贵公子而为真名士,虽尝登甲榜、官京曹,而早非仕宦中人,诗文所诣均精,亦足俯视群流”。(出自民国笔记《一士类稿》)李之鼎:“天下久震矜其诗,以为足绍西江诗派”(《宜秋馆诗话》载)杨声昭:“光宣诗坛,首称陈(三立)、郑(孝胃)”(《读散原诗漫记》载)汪国垣:“都头领天魁星及时雨宋江”当之。(《光宣诗坛点将录》载)
后世纪念 中学更名1945年江西省政府1713次省务会议决定:为纪念爱国诗人、“同光体”诗派领袖、著名乡贤陈散原(陈三立)先生将设在修水境内的赣西北临时中学更校名为省立散原中学(即修水县第一中学)。故居主词条:陈宝箴、陈三立故居陈宝箴、陈三立故居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义宁镇竹塅村,又称陈家大屋,亦称凤竹堂,是陈宝箴、陈三立的出生地。陈家大屋由新旧两栋连成一体,老屋建成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由陈宝箴祖父陈克绳所建,一进二重,中开大天井。新屋建于光绪年间,为陈宝箴中举后所建。故居于2013年晋升为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19]屋前竖立着一堆旗杆石和一对旗石墩,旗杆石为陈宝箴中举后所竖,旗石墩为陈三立中进士时所竖。[20]图书主词条:陈三立年谱长编(套装上中下册)(李开军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陈三立年谱长编》是中华书局于2014年3月正式出版,分上中下三册。该书通过当时的诗文、日记、书信、回忆、奏折、档案、报刊等大量文献,全面立体地呈现陈三立的人生轨迹,是四部陈三立年谱中篇幅最长、资料最丰富、最完整深入的一部。该书对一些重要活动如湖南维新、赣路修筑、松门雅集、清凉山雅集等进行详细的考证,并对他的社会交游网络也进行全面的勾勒,再现出陈三立对近现代中国文化和文学史上的影响。[21]墓址陈三立、俞明诗夫妇及长子陈衡恪合葬墓位于杭州西湖风景区九溪牌坊山。1986年重建,是杭州文物保护单位。据介绍,杭州九溪牌坊山的陈三立墓园初建时约半亩左右,“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内容由网友发布,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我们将尽快删除)

查看更多

关注者
0
被浏览
1.1k
0 个回答
暂无答案,快来添加答案吧

撰写答案

请登录后再发布答案,点击登录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手机
浏览

扫码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