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世良言 ● 第一篇 人生大众孝为先 绪言道教善书生于两宋,盛于明清,是道教伦理观的重要载体,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太上感应篇》为代表的一大批道教善书教化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对古代净 道教感悟 2020年10月28日 14 点赞 0 评论 257 浏览
劝世良言 ● 第二篇 要学孝子闵子骞 以前有个孝顺子 名字叫做闵子骞品行优良心眼好 吃苦耐劳亦和善可惜幼年生母丧 子骞生活苦黄连父亲娶个后老婆 心肠狠毒与偏见常逼子骞卖苦力 吃不饱来穿不暖张口骂 举 道教感悟 2020年10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765 浏览
劝世良言 ● 第三篇 家和万事兴 自古家和万事兴 万事需要家太平家庭是个安乐窝 家庭是个大本营家庭给人以温馨 家庭使人更智勇家庭和谐关系好 头脑时刻要冷静做人充满人情味 不可对人冷冰冰面带笑容最 道教感悟 2020年10月22日 0 点赞 0 评论 314 浏览
劝世良言 ● 第四篇 贤妻良母家美好 做人妻子要贤明 尽力守住大本营家庭幸福很重要 妻子职能如守城爱护家庭如爱国 家庭和睦国安宁保住家庭好江山 辛勤劳动持家政贪慕虚荣坏思想 乃是引人落陷阱千万不能走 道教感悟 2020年10月15日 6 点赞 0 评论 398 浏览
劝世良言 ● 第五篇 好运天然来 月儿圆圆照九州 有人快乐有人愁有人穷苦无住处 半饥半饱宿街头有人生活很富有 无忧无愁乐悠悠有人夜深难入睡 心事满怀处处忧有人仰天与明月 欲知好运何处有希望只有一 道教感悟 2020年10月12日 0 点赞 0 评论 593 浏览
劝世良言 ● 第六篇 随遇而安莫强求 无需烦恼无需愁 随遇而安莫强求任何钱物属于你 迟早都会为你留冥冥之中有定数 犹如水向低处流就算如何有本领 命运总是走前头万物皆有机缘定 来时不先也不后静心不难会 道教感悟 2020年10月09日 0 点赞 0 评论 722 浏览
劝世良言 ● 第七篇 福自天来乐吟吟 有心栽花花不发 无心插柳柳成荫踏破铁鞋无觅处 得来不用费苦心世事有事很奇怪 梦想也会变成真同是天光同是夜 有人富贵有人贫有人衣食无忧虑 有人饥饿望施恩有人聪明有 道教感悟 2020年09月30日 0 点赞 0 评论 1219 浏览
劝世良言 ● 第八篇 心静天然凉 沧海桑田数千载 人生世事多变迁有人辞官归故里 有人星夜赶科场有人热衷名与利 有人以觉很平常有人致富有人穷 白浪红尘两茫茫名利本数身外物 看破红尘心坦荡旧时王谢堂 道教感悟 2020年09月27日 0 点赞 0 评论 843 浏览
劝世良言 ● 第十篇 人到无求品自高 事到知足心常乐 人到无求品自高做人应该有见识 人格高尚最重要保持自己纯洁性 勿被污染乱糟糟如若被人讲一句 有如芒刺扎身腰四海茫茫人无数 不是人人都微笑有些人家很 道教感悟 2020年09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799 浏览
劝世良言 ● 第十一篇 有麝自然香 任凭别人怎么讲 何须争辩有紧张别人以为天地塌 自己应看是平常无须面红耳又赤 出言好似机关枪就算对方风扫地 自己坦然不心凉就算暂时赢对方 依然没有象牙奖不如咽下一 道教感悟 2020年09月10日 0 点赞 0 评论 288 浏览
劝世良言 ● 第十二篇 奢侈浪费罪该死 奢侈浪费罪该死 勤俭节约是金山世上任何钱和物 凝聚血汗是艰难不可随便挥霍掉 挥散千金不易还积谷防饥是常识 丰年要防遇荒年平时储备急时用 生活不会有困难有钱不忘无 道教感悟 2020年09月08日 0 点赞 0 评论 431 浏览
劝世良言 ● 第十三篇 为人终身要节省 为人一生要节俭 懒惰浪费不值钱算你家财值万贯 问你能用多少年社会环境大变化 令人实在难预算世上无人能知道 会有怎样的明天环境随时能改变 往往变得很突然倘若将钱来 道教感悟 2020年09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22 浏览
劝世良言 ● 第十四篇 用心去识人 近水一定知鱼性 近山便会识鸟音当你来到这世界 需要何处觅知音不妨到处问一问 个个会说是好人倘若还未真了解 切勿乱言以为真若要相识满天下 知己实在最难寻宁可少交些 道教感悟 2020年08月25日 0 点赞 0 评论 688 浏览
劝世良言 ● 第十五篇 凡事三思而后行 不入虎穴难识虎 不谙世事不知难世事纷繁又复杂 有如九曲十八弯人生都有好理想 希望事事都如愿凡事三思而后行 脚踏实地是关键做事绝不同儿戏 要讲原则勿蛮干万万不能太 道教感悟 2020年08月25日 0 点赞 0 评论 1028 浏览
《品德三宝》--净化人心的必备良方 相信大家一听到"三宝"就有一种亲切感,自身也会有许多感受。道教有很多"三宝",比如道经师三宝,这是每一个玄门弟子必须皈依和信奉的。在修炼方面有精气神三宝,日月星 道教感悟 2020年08月25日 0 点赞 0 评论 335 浏览
好脸色是最难做到的孝道 《论语》里有个小故事。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回答得很简单,只说了两个字——“色难”。就是说给父母一个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我在西山的书斋有一家子“保镖”,祖孙三代七八口,在我的呵护下小日子过得其乐融融。我常常对人讲,这几条小犬堪称一门忠孝。我喂它们吃食,老犬没吃,小犬就不抢。小犬顽劣,老犬一吠,尽皆敬服。可见,在父母面前,小犬不要讲个性。我讲课的时候,有学生对我 道教感悟 2020年02月21日 0 点赞 0 评论 170 浏览
对道教的深入讲解和感悟的道理 对道教的深入讲解和感悟的道理道教是道家思想宗教化的产物。鲁迅曾说“我国的根柢全在道教”,信言不虚。道教鼓起于东汉末年,张道陵被尊奉为道教的教主,道教是以“道”为最高崇奉的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本乡宗教,在数千年的漫长年月中,逐步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色。经过道教的深邃要义 你能否悟透人生?我国的根柢全在道教从民间宗教到官方宗教溯源道教,捋清脉络,对道教的传承和开展,很有必要。民间宗教是道教的前期方式,像 道教感悟 2019年1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338 浏览
道教修真者对人生,修炼的感悟 道教修真者对人生,修炼的感悟宗教伴随着人类对生命的考虑而鼓起,道教本是一个高度重视生命的宗教。卢国龙先生曾说:道家发天道、明天然,发展文明的思路是由天至人,以天然之理作为文明体系的根底。由此,就关于生命的态度而言,道教尽管倡议返朴归真、少私寡欲,但却从不阻止人们关于长生的向往,它倡议的是“重生贵生”,认为人的生命最为名贵。道教是一个对世界和人生都做出了哲学考虑的宗教。但世界之浩渺与人生之时刻短形成 道教感悟 2019年12月20日 0 点赞 0 评论 349 浏览
《道德经》对道家哲学领悟的最高的境界 《道德经》对道家哲学领悟的最高的境界首要,在学习道家思维的过程中,我有着苦与乐的两层体会。痛苦,是由于在了解文本这一方面,我遇到了许多障碍。道家的作品,言语简洁凝练,意蕴深刻,让言语常识不够丰厚的我在学习中颇受打击,由于许多时分我都无法给它断句,更不用说了解句子的意思了。不流畅难懂的句子,这是让我最为苦恼的一点。例如在第一次触摸老子思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其时由于不能掌握这里的“ 道教感悟 2019年12月17日 0 点赞 0 评论 345 浏览
道教修行之人的修行感悟和功德修养 道教修行之人的修行感悟和功德修养养德,外在修持。内功,内在修炼,是心性。太上老君道德经第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一点是让人与人为善,在修行进程傍边,“积德成仙”。不是说从自己内修就能成仙,那么内在修炼及外在积德行善做多做大也可成仙。“圣者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我善之,不善者我也善之。信者我信之,不信者我也信之。”这是阐明咱们外在的行功,这人好,我对他 道教感悟 2019年12月13日 3 点赞 0 评论 789 浏览
道教修行者对生死的感悟 道教修行者对生死的感悟不同的传承有不同的观点。大体有以下几种:一、传统派基本上坚持汉代以来道教传统的神仙不死说,受释教生命观影响不多。此可以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为代表。他主张靠人的主观尽力去延长生命甚至长生不死,人发扬主体能动性,再加上恰当运作摄生办法,就可逾越生命的天然之限,迈向长生。司马承祯《坐忘论》说:「人怀道,形体得之永固。」他也是发挥传统观念。对道教传统的神仙不死说作了重要发挥的是唐代吴 道教感悟 2019年12月06日 0 点赞 0 评论 478 浏览
道教修行者感悟抱朴和感悟修行的人生 道教修行者感悟抱朴和感悟修行的人生“抱朴”是道教重要的教义思想之一,体现务道者的修行宗趣与抱负人生境界。它引导人们弃除浮华,弃除物累,回归自我,保持质朴无华的本真,以获得一种朴素的日子、真诚的人生,最终达到返朴归真的合道抱负,与当今社会一些人推重的富有金玉、功名利禄、势力威权恰恰构成鲜明对比。这种看似与实际寻求不相一致的人生态度,却正是对人生真实含义的最夸姣寻求!两千年来历代奉道之士对“抱朴”教义 道教感悟 2019年11月28日 1 点赞 0 评论 321 浏览
学习老子的道德经之后的人生感悟 学习老子的道德经之后的人生感悟 道家的人生哲学 孔孟的儒家人生哲学,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向往建功立业,表现出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具有阳刚之气。而老庄的道家人生哲学,讲究顺应天道、回归自然 ,揭示生命奥秘、发展个性自由、超然物外、清静无为,具有阴柔之美。毫无疑问,儒家的这种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精神,对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心理塑造功不可没。但是,漫长的人生之路,总 道教感悟 2019年11月25日 2 点赞 0 评论 894 浏览
道教修行之人在生活中的感悟 道教修行之人在生活中的感悟这或可说是对道家从简精力最合适的归纳。“至道不繁”,从简使自己和别人都能有一个轻松的心境,彼此交往也就没有那么的机关和算计,这样咱们才干更好地享用日子。白云先生司马承祯说“简则益生”,也便是说从简而行才干健康心身。南华真人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认为。”“是以修道之人,莫若断简事物,知其闲要,较量轻重,识其去取,非要非重,皆应绝之。”以简处事,一是要知生之有分,不务 道教感悟 2019年11月21日 0 点赞 0 评论 270 浏览
道教修行之中经典的感悟的故事和语录 道教修行之中经典的感悟的故事和语录《庄子·人间世》中有一段话:“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泰至则多奇巧。”意思是:再说,用智巧角力的人,开始时手法光明,最后常常运用狡计,到了极点就狡计百出。这句话道出了机心的祸害,人生在世的许多苦楚也正由此而来。现实日子中,许多人都在“机心”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他们以势利之心去交朋友,去学习,看到研究生容易找工作就去考研,看见做IT挣钱就去学计算机,成果忘记了 道教感悟 2019年11月19日 0 点赞 0 评论 280 浏览
道教人物从修行修炼中的人生感悟和理解 道教人物从修行修炼中的人生感悟和理解《庄子·人世世》中有一段话:“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泰至则多奇巧。”意思是:再说,用智巧角力的人,开始时手段光明,终究常常运用阴谋,到了极点就诡计百出。这句话道出了机心的祸患,人生在世的诸多苦楚也正由此而来。现实日子中,很多人都在“机心”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他们以势利之心去交朋友,去学习,看到研究生简略找工作就去考研,看见做IT挣钱就去学计算机,成果忘记 道教感悟 2019年11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257 浏览
道教人生的感悟和人生的升华 道教人生的感悟和人生的升华人们需要抛弃自己引以为傲的聪明机巧,抛弃自私自利的贪心之心,假如人人皆能如此,便不会有违法乱纪的响马,这便是老子所谓的“绝巧弃利,响马无有”。而人本身,也便因此而进入了“见素抱朴”的人生至境。在“见素抱朴”四个字中,“见”指见地,观念、思维谓之见;“素”乃纯洁、干净;“朴”是未经雕刻、质地优良的原木。见素抱朴正是圣人超凡脱俗的生命情趣,佳质深藏,光华内敛,悉数本自天成,没 道教感悟 2019年11月13日 0 点赞 0 评论 259 浏览
从学习道教中感悟的大道理 从学习道教中感悟的大道理道教有皈依三宝之说,学者不行不识。三宝者,道经师也。道本虚空,无形无名,非经不行以明道。道在经中,幽静微妙,非师不能得其理。若不皈依三宝,必致轮回邪道,倒置沉浸。凡修真学道之士,志心皈命者,须作难遭之想。修行悟道道祖慈善!道经师三宝实际上要言不烦的为咱们指出了学道修道悟道的三种途径:上等人观花开花落而悟道,中等人闻祖师经典而修道,下等人得师父耳提面命而学道。道教之皈依三宝: 道教感悟 2019年11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391 浏览
道教感悟人生的故事和哲理 道教感悟人生的故事和哲理我常说“道”是人类生存于世的魂灵,《道德经》是走出日子困惑的指南针。也可以说“道”其实便是咱们日常日子中行为准则与思维意识。日子中的困惑与怅惘无处不在,《道德经》就如黑夜中一盏明灯,他会指引你去寻找道的光明!道教是一门不居庙堂之高,不厌尘俗之恶的普世宗教。道学是道教的载体跟中心。现实日子中很多人对道教不了解,甚至是仅仅是停留在一个浅薄的片面认识上。有人说道教是一个迷信宗教。 道教感悟 2019年10月29日 1 点赞 0 评论 322 浏览
人们在修行和生活中对道教文化的学习和感悟 人们在修行和生活中对道教文化的学习和感悟不管从古到今,不管男女老少,不管贫贱富贵,在迷茫无助看不清前路的时分,在穷困潦倒的时分,在穷极无聊的时分,在获得了极大成功之后,在遭到了极大挫折之后,在生老病死的时分,对这个国际,都有渴望,都有不舍,都有迷茫,都有未知,悉数这些,都促进人不一起间、不同心态来认知这个国际,在学习更加合理的对待日子。毫无疑问,不只仅限于道教,不只仅限于宗教,不只仅限于思维,都是 道教感悟 2019年10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93 浏览